免费注册·RSS源·手机版·广告服务·成功案例·服务介绍·投稿中心·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食用油:48963353玉米:60102854QQ群:大豆:52200431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交易供应
  • 交易求购
  • 交易招商
  • 商情中心
  • 人才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jrs直播网电脑版>正文

促消费政策再加力 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或迎快速增长

2018-10-15 07:42:24来源:本网论坛作者:粮信网编辑:xwbj3
分享到: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在优化促进居民消费的配套保障中提出,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保持居民合理杠杆水平的前提下,加快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利好消费金融的政策条款,或促使中国消费金融业迎来发展新契机,除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外,京东、蚂蚁金服以及乐信等服务于消费金融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将迎来政策利好,或会获得新一轮业绩增长。

  继续增强居民消费动力

  当前,受制于内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投资、出口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数据显示,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3年保持在50%以上。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同比去年提高14.2%。

  对于下一阶段如何继续增强居民的消费动力,《方案》提出三条保障措施:一是“完善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财税支持措施”;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三是“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前两条主要是从减税和增收的角度出发,第三条则是通过金融赋能,发展消费信贷以提升居民的购买力,是更为市场化的方式,有望取得更加立竿见影的效果。

  从相关信贷数据来看,2015年以来,消费贷款成为我国居民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从2015年1月的15.7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5月的33.9万亿元。消费贷款结构也有所改观,2017年以来,我国消费贷款中短期消费贷款增速快速走高,而中长期消费贷款(主要是房贷)增速明显回落,目前,短期消费贷款占总消费贷款的占比还在持续上升。

  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有力拉动了消费增长并推动了消费升级。《金融时报》记者从乐信获得的数据显示,分期乐商城每天会产生近百万笔交易,每一笔的金额不到1000元,这些小额分散的订单直接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消费金融公司快速发展

  近年来,消费金融在政策鼓励下获得快速发展。从消费金融公司数量看,截至2018年9月29日,全国共有24家公司获得消费金融公司牌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拟申请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达12家。仅今年就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获准筹建或开业。

  今年9月,福建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获厦门银监局开业批复。资料显示,该公司从筹批到开业只用了5个月时间,这是原银监会、原保监会合并为中国银保监会以来首家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同时也是全国第23家获批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还是首家两岸合资的消费金融公司。同样是今年9月,中信集团、中信信托和金蝶国际筹建消费金融公司的申请也获得银保监会的批准。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家政策层面陆续出台鼓励扩大消费的措施,消费金融作为刺激消费的“血液”功能也得到鼓励,从而为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创造了条件。可以看到,除了持牌的消费金融公司,还诞生了一批立足消费金融业务的金融科技公司。“过去几年,我们见证了消费金融是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消费,所以非常欢迎政策的出台。”乐信CEO肖文杰表示,作为企业要练好内功,提升经营、风控能力,并着力覆盖更多的消费领域。同时,要在科技创新上多做文章,为用户创造更好的消费体验,也欢迎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与金融科技公司加强合作,共同服务好用户,携手推动消费升级。

  消费金融业绩增长明显

  从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的业绩表现看,马上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和海尔消费金融在营收和净利增速方面都超过100%。其中,马上金融上半年营收41.07亿元,同比增长229.4%;净利润3.66亿元,同比增长173.1%。兴业银行旗下兴业消费金融上半年营业收入8.69亿元,净利润两亿元,同比增长119.8%。海尔消费金融上半年营业收入5.23亿元,同比增长241%;净利润6091.5万元,同比增长238%。

  还有数据显示,哈尔滨银行旗下的哈银消费金融于去年4月开业,今年上半年净利润0.19亿元;而杭银消费金融在今年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613万元。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随着鼓励消费及金融服务配套措施的陆续落地,消费金融将为释放消费潜力提供更大助力,消费金融公司以及蚂蚁金服、京东、乐信等服务于该领域的金融科技公司,都有望进入业绩爆发期。从监管层面看,未来则需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如加快建立可共享的数据或征信体系,并在积极稳妥的原则下,加快消费金融公司的批设,培养更多的消费金融供给主体。

  1.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粮油交易
热文TOP10
中国粮油信息网手机APP 广告
促消费政策再加力 消费金融公司业绩或迎快速增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