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贵阳开幕。会上,贵州省人民政府省长谌贻琴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2018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增速居全国第1。
报告显示,2018年,贵州经济增速继续领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增速居全国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农业增加值增长6.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18.5%,增速均居全国第1,继续保持赶超进位良好势头。
与此同时,贵州脱贫攻坚连战连捷。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14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入住76.19万人,朝着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迈出了关键步伐。
农村产业革命取得历史性突破。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785万亩,新增高效经济作物667万亩,粮经饲比例进一步优化,一些地方农村祖祖辈辈种玉米的传统、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历史正在加快改变。
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每人6.8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48.6%,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0.6%,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1%,旅游业持续“井喷”,新经济、绿色经济、民营经济占比分别达到19%、40%和55%,新旧动能转换加快。
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1625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实现深度融合,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65.5%,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增长21.5%和75.8%。国家电子政务云南方节点建成。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向纵深推进。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完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11项年度改革任务。在全国率先实施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全域取缔网箱养鱼,县城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7%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7%。梵净山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贵州成为全国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
民生福祉全面增进。城镇新增就业77.7万人,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9.6%,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开展远程医疗会诊服务23.6万例。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5.78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0.64万户。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