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在龙潭区大口钦镇西杨木村泥泞的水稻田地头,吉林市农委相关领导和专家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二代粘虫病的防治工作进行检查督导。
连续检查了几个不相邻地块,除了稻叶上曾有二代粘虫出没而留下的豁口外,记者在水稻田里没看到一条二代粘虫。
病虫灾害频发 市领导和职能部门高度重视
今年对于吉林市农业来说是个多事之秋,土蝗、玉米大斑病等多种突发性、迁飞性、毁灭性病虫害相继发生。
吉林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农业安全,粮食丰收。一场场“虫口夺粮”大战接连展开:
5月15日,针对永吉县部分乡镇发生土蝗危害,市农委及时发布预警。各地积极行动起来,防止了土蝗在我市大面积发生。
6月末,根据各地监测结果,吉林市农委在粘虫低龄期及时发布了“我市部分农田发生一代粘虫危害”的预警;同时,针对舒兰局部荒地有草地螟发生,发布草地螟预警;7月11日,吉林市农委发布稻瘟病防治预警;7月25日,市农委发布玉米大斑病防治预警。这些虫害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8月中旬,农作物进入生长季,我市再发水稻二代粘虫预警。
据介绍,水稻二代粘虫病危害极大,吉林市曾在上世纪50年代出现过。这种病虫害,如不及时防治,大面积爆发有可能导致当地粮食绝收。
统防统治 誓战病虫灾害保丰收
今年2月初,吉林市植保系统就未雨绸缪,召开了全市各县(市)、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中心)的主任会,重点强调危险性病虫害的监控、防治工作,确立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随后,植保专家还多次利用报纸、电视等媒体多次讲解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同时,各县(市)、区农技中心充分利用冬春科技培训、科普大集及阳光工程培训等形式讲解各种病虫的综合防治技术并发放宣传单。市植保站全年共印发各种技术宣传资料8万余份,进行技术培训800人次。
在今年一系列严重的病虫灾害中,吉林市各级农业科技人员冲在了最前面。
他们不仅准确预警了各种虫害,而且还组织农技人员走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病虫灾害,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针对近期发生的二代粘虫病害,全市各级农技人员在田间面对面地对农民进行培训。
在防治过程中,各级农技人员用高效的植保器械装备防治队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的精准施药、生物防治和物理诱杀等绿色防控技术,不断提高防病治虫的效果。
在全市农业战线的齐心努力下,吉林市各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是水稻二代粘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防治成果。
吉林市农委负责人表示,从各地汇总情况看,二代粘虫病是基本防住了。不过,这位负责人一再强调:“现在到了粮食生产的关键时刻,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