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23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圆满结束对英国的国事访问。与核电、高铁和金融在内的中英经贸合作项目有关议题一直备受关注。根据目前披露的情况,此次访问期间两国共达成59项协议及共识,贸易投资协议总额近4000亿元人民币,可谓成果丰硕。
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习近平此访向世人展示了中英关系的重要性,是开辟中英关系广阔前景的“超级国事访问”。国内专家也表示,对于经贸领域而言,目前的中英关系处在最好的时期,在如此规模的大单刺激下,双方包括能源、金融等诸多行业都将从中受益,中英携手步入经贸合作的“黄金十年”。
能源合作引人注目
根据目前公布的项目清单,中英双方签署、达成的协议和共识所覆盖的领域包括能源、金融、新兴产业、文化产业及可持续发展等多个领域。在这些项目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能源合作。据统计,清单中与能源相关的协议至少有11项,占清单项目总数的1/5。
在政府合作层面,中国国家能源局与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签署了《关于加强两国民用核能一揽子合作的联合声明》及《中英清洁能源伙伴关系谅解备忘录》。在企业间合作方面,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集团签署了《英国核电项目投资协议》,合作建设并运营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中石油与英国石油公司(BP)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华电集团与BP签署了《天然气长期贸易协议》等。
“高铁、核电都是中国装备制造业中比较有优势的产业,协议的签署意味着西方核电大国对中国核电技术的认可。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推动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具有示范效应。”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有分析人士也指出,此次中英两国在能源方面达成的系列合作将有利于推动双方各自能源产业的发展,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能源挑战。与此同时,也为两国在能源供给多样化、能源安全以及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础。
金融合作亮点纷呈
除能源领域外,中英两国在金融合作领域也取得了新突破,在贸易方面也达成诸多共识。
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介绍,中方将在伦敦发行中国之外首只人民币主权债券,双方同意大幅增加本币互换规模,并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伦敦证券交易所互联互通开展可行性研究。同时,英方还支持人民币在满足现有标准的前提下,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本轮特别提款权(SDR)审查中加入SDR货币篮子。
对于中英金融合作的前景,相关专家和金融界人士均表示看好。有专家表示,英国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伦敦作为离岸的支撑点,伦敦和英国当局也希望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得到更多金融服务机会。双方长期、深入的经济金融合作不仅有助于中英两国自身发展,而且将对全球经济金融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在投资方面,习近平强调,中英作为亚欧有代表性的重要国家,双方关系发展有利于促进中欧和亚欧合作共赢,期待英方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欧盟放宽高科技技术对华出口管制等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英方在《联合宣言》中重申,全力支持中方按照《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支持尽早完成一份雄心勃勃的、全面的中欧投资协定。此外,双方同意提升两国贸易水平,力争早日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的目标,并呼吁早日开展中欧自贸区联合可行性研究。
“此次访问达成的一系列协议共识意义重大,尤其对于经贸领域而言。目前的中英关系可谓处在最好的时期,迎来了双方经贸合作的‘黄金十年’。”石勇坦言。
(靖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