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记者在中储粮驻马店直属库采访时了解到,今年夏粮收购在传统检验项目水分、容重、不完善颗粒、杂质外又增加了一项,每车入库的小麦都要检验呕吐毒素;每公斤小麦中的呕吐毒素低于1000微克,粮库才能收购入库。
驻马店直属库仓储科副科长姜洪魁介绍:呕吐毒素的学名叫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用字母表示是DON,是小麦中的细菌衍生出的有害代谢产物,因猪吃了这种有害物后呕吐不止而被发现,被人通俗地称为呕吐毒素。呕吐毒素对人和动物都有影响,食用后,会导致厌食呕吐、腹泻发烧、反应迟钝等中毒症状。资料显示,呕吐毒素在小麦、玉米中都可能有,主要与谷物产量形成和收获期间的温度、湿度相关。粮食生产期间的突然遇冷,以及收获期间的高温、高湿,赤霉病、虫害等,都可能产生呕吐毒素,粮食储存阶段,不达标的储存也可能产生呕吐毒素。
(2018年6月)
6月份,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成交各类粮油156950吨,较上月增加33638吨。
其中国储成交14320吨,较上月减少7648吨。
其中2014年白小麦成交4336吨,成交均价2390元/吨,成交率0.86%;
2015年白小麦成交1407吨,成交均价2350元/吨,成交率0.97%;
2014年中晚籼稻成交1997吨,成交均价2000元/吨,成交率67.69%;
2015年中晚籼稻成交6580吨,成交均价2420元/吨,成交率3.3%。地方储备成交142630吨,比上月增加41286吨。
其中2016年菜籽油成交4748吨,成交率92.23%,成交均价6900元/吨;
2017年大豆油成交1500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5600元/吨;
2013年小麦成交3450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2300元/吨;
2015年小麦成交1360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2340元/吨;
2016年小麦成交5497吨,成交率25.6%,成交均价1900元/吨;
2015年优质中晚籼稻成交2929吨,成交率100%,成交均价2584元/吨;
2016年优质中晚籼稻成交5497吨,成交率25.6%,成交均价2299元/吨;
2017年优质中晚籼稻成交64908吨,成交率84.83%,成交均价2651元/吨;
2015年早籼稻成交10821吨,成交率90.27%,成交均价2128元/吨;
2015年中晚籼稻成交3613吨,成交率37.6%,成交均价2128元/吨;
2016年中晚籼稻成交3046吨,成交率28.18%,成交均价2234元/吨;
2017年中晚籼稻成交36994吨,成交率55.35%,成交均价2557元/吨。
从6月份交易情况来看,国储粮成交量主要靠稻谷支撑。
6月18起,国家暂停了2014-2016年产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而以前年份,新麦上市期间陈麦并没有暂停销售。
今年大部分小麦主产省受暴雨大风等自然灾害影响,新麦产量和质量下降,大部分难以达到托市粮收购标准。但很多托市收储库点前期已经轮出销售,为了补库,很有可能拍买陈粮来补库,而这是国家不允许的,收购预案规定只能托市收购当年生产的小麦。
为了防止转圈粮现象出现,同时鼓励各市场主体积极进行市场化收购,所以国家今年开始暂停陈麦拍卖。另一方面,6月份新麦开始大量上市,虽然国家今年调低了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托市收购价格,从去年的1.18元/斤调低到1.15元/斤,但由于今年符合托市收购标准的三等新麦数量较少,所以合标小麦遭遇了来自受灾省份较重的湖北河南南部等地收储企业和面粉厂的疯狂抢购,质优新麦上车价格也因此扶摇直上,几乎一天一个价,安徽江苏等地上车收购价格从最初的1.05元/斤上涨到目前的1.19元/斤,超过了最低收购价格。
也因此,目前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的省份并不多。目前只有安徽江苏和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启动了执行预案,而由于价格的上涨,农户和贸易商的惜售,即使启动了预案的省份,托市收购量也较往年少。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显示,截至6月3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2129.7万吨,同比减少1133.3万吨。在受灾较重的湖北省,为确保农民利益,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印发2018年湖北省超标小麦临时收购处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要根据本地区超标小麦的数量、分布等情况,积极开展超标小麦的临时收购处置工作。在今年的新麦收购方面,优质优价劣质劣价特征表现的特别突出。据了解,目前等外小麦湖北收购价都在1元/斤以下,如襄阳收购价在0.75元/斤,随州在0.85元/斤左右。因当地小麦品质不佳,省内不少收储企业去河南安徽江苏等外省采购三等合标新麦,武汉到库价普遍在1.27~1.29元/斤左右。预计短期新小麦市场仍将维持高价盘整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