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RSS源·手机版·广告服务·成功案例·服务介绍·投稿中心·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食用油:48963353玉米:60102854QQ群:大豆:52200431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交易供应
  • 交易求购
  • 交易招商
  • 商情中心
  • 人才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jrs直播网电脑版>正文

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助力实现产业链持续升级

2019-09-11 11:44:10来源:证券日报作者:证券日报编辑:bianji2
分享到:
  9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会议指出,要顺应技术革命、产业变革、消费升级的趋势,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探索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业内专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有合流发展的趋势。无论是一些传统重工业与云计算、大数据的结合,还是轻工业与电商渠道的结合,都有助于产业链的进一步升级。此外,这也有助于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制造业新产品持续增长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近年来的发展重点之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制造业服务化智能化趋势明显,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
  根据海通证券近期研报,从过去三年看,以钢铁、有色、水泥、电力、煤炭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品产量平均增速普遍低于5%。以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光伏电池、集成电路为代表的新产品产量则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平均增速普遍在20%左右,远超前者。
  此外,从过去五年看,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的增加值增速,也都持续高于工业整体增速。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认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融合,本质上,是供给侧在数据、商业模式的帮助下,对产业链的重新优化升级。
  从不同的分类来看,刘远举分析,重工业关键在于工业4.0,即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结合。一些云计算产品,替代掉生产线上的工人,兼具服务业和制造业的特点。
  刘远举分析称,对于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制造业,或者说轻工业,某种程度上是由于消费者对品牌溢价的认可,造成渠道、营销环节占据了大部分价值。那么,这类制造业就需要和电商渠道相结合,打造自己的品牌。互联网“扁平化”了渠道,使得这成为可能。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盘和林表示,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是一种必然趋势,这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现代信息技术即互联网技术为全球带来了新的产业革命,相关产业正在重新进行国际性重组与分配,为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新路径。
  为需求定制化提供可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8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从244852亿元增长到469575亿元,年均增长7.9%,高出GDP年均增速0.9个百分点,高出第二产业1.3个百分点。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6年提高了6.7个百分点,2018年达到52.2%,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
  刘向东认为,促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既有助于制造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也让服务业发展有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情形下,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就要向制造的两端要效益。一方面,要加快增加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要向价值链的后端要效益,增加制造产品与消费市场的结合,提供给消费者更多的商品价值。
  另外,国家统计局数据还显示,各类企业作为科技创新投入和产业化活动的主体,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中企业资金达到1.35万亿元,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的76.5%。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特别是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以及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日益进步,将为需求定制化、高端化提供了新型供给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例如广东、浙江等地的一些智慧家居、智慧医疗、智慧出行等领域,正是一些制造业企业所出现的全价值链业态模式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制造业的附加值及竞争力。”盘和林表示。
  1.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金农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粮油交易
热文TOP10
中国粮油信息网手机APP 广告
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 助力实现产业链持续升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