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粕在10月10日创新高后大幅回落,三周时间内跌幅超过150元/吨。临近深秋,国内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明显,华东、华中地区水产养殖已经停滞,菜粕消费转淡。随着美豆和加拿大菜籽收割进程的加快,丰产及进口压力逐步显现,也对市场产生重压。10月份成为利空集中兑现的节点,但高基差制约了菜粕期价的下行空间。
气温下降,菜粕需求将迎来拐点
9月以来,长江流域水产养殖区气温下降相对迅速,菜粕采购需求萎缩,进入淡季模式,而华南地区入秋后均温处于四年来的最高值,水产养殖将持续到10月底。伴随着水产季的结束,菜粕需求将迎来拐点。
进口数量大,库存逐步回升
加拿大菜籽收割即将完成,丰产已成定局,产量或将达到创纪录的1600万吨。美国大豆已经收割地区单产水平良好,市场机构对于增产的预期比较强烈,11月份USDA报告上调美豆产量的可能性较大。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进口菜籽23.3万吨,1—9月份累计进口252万吨,预计四季度有120万—130万吨菜籽到港。丰产及数量庞大的到港量对菜粕市场形成压制。根据西北菜籽压榨量及预期进口菜籽到港量计算,四季度的分月菜粕供应量分别在53万吨、65万吨、48万吨。
消费上,预计10月份菜粕消费量在55万吨,11月份进一步下滑,至35万吨,12月份在29万吨。由此可知,10月底菜粕现货依旧偏紧,11月底库存为30万吨,供给转为宽松,12月份库存累加至49万吨。这也意味着,11月份以后,菜粕才会迎来库存拐点。
价差增大,现货价格制约期价下跌空间
近期,长江流域菜粕成交价格在3000—3300元/吨,成交量、价格区间均较前期有所收窄。华南市场蛋白原料供应问题暂难解决,能够加工菜籽的企业因原料不足多处在停机状态或转为压榨大豆,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在加工菜籽。目前广东豆粕现货报价在4400—4500元/吨,菜粕在有需求的情况下,与豆粕保持1200元/吨左右的价差,属于正常情况。
菜粕现货价格统计数据显示,2012/2013年度菜粕淡旺季价差为历年之最,2012年9月份菜粕现货价最高达2950元/吨,后跌至2150元/吨,价差在800元/吨。今年,9月份菜粕现货价最高在3400元/吨,若按当前RM1401合约期价计算,则价差达到1000元/吨,高于历年极值,这对于当前期价存在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当前菜粕各合约均高贴水于现货,RM1401合约期价徘徊在2400元/吨,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需求转淡和进口量庞大的压力,后期若无新的利空因素出现,RM1401合约就将在2350—2400元/吨获得支撑。
(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