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美国农业部最新公布的农产品种植意向报告,引发CBOT大豆行情跃至14美元/蒲式耳以上,并由此导致国内在清明假期期间,豆棕油每吨连涨三四百元,且有部分成交。国内外专家一致认为,供需偏紧将成今年油脂油料市场的主基调。
3月3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农产品种植意向报告,玉米面积将比上年增加4%,CBOT大豆行情随即跳涨近50美分/蒲式耳,跃至14美元/蒲式耳以上,4月初连续两天继续刷新7个半月的新高。由此引发国内在清明假期期间,豆棕油每吨连涨三四百元,并有部分成交。
近期,国内外油脂油料权威专家几乎众口一词:供需偏紧,将成为今年油脂油料市场的主基调。
全球大豆减产几成定局
日前,粮油市场报记者从中国粮油商务网主办的第九届国际油脂油料市场高级研讨会上了解到,全球大豆减产,棕榈油增产不足以弥补其缺口,国内菜籽预产下降。
全球高级油籽分析师、《油世界》主编托马斯·梅尔克表示,2011/2012年度大豆将大幅减产,受天气因素影响,全球产量损失将达到2200万~2300万吨。预计产量损失南美在1600万吨,美国在700万吨,其他国家共100万吨以上。
美国FCSTON集团公司亚洲部主任李小悦博士表示,由于今年南美大豆减产1200万吨左右(3月9日预测数),对市场价格影响很大,因此,要满足全球供需平衡,来年全球大豆必须增产2000万吨以上。
国际着名植物油分析师米思睿先生也提出,希望美国再多种植300万~400万英亩的大豆,但是不可能实现。
从大豆和玉米的比价关系来看,已经由去年最低时的1.8∶1升至目前的2.37∶1。李小悦推测只有当今年11月期大豆与12月期玉米比价在3∶1,美国农民才愿意多种大豆。
米思睿预测,2012年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在1860万~1900万吨,印度尼西亚产量为2650万吨,仅增产140万吨。全球棕榈油产量预计将增加200万吨,而2011年增产500万吨。
米思睿先生表示,全球经济前景改善,油脂油料需求将比去年增加。预计食品方面用量将增加300万吨,生物燃油方面用量将增加300万吨。
综合多方面的研究预测,2012年全球棕榈油将增产200万吨,其他油脂油料增产更少,远远不能弥补大豆减产留下的供需缺口。供需偏紧,将成为今年油脂油料市场的主基调。
美元走强行情先高后低
梅尔克指出,过去几周价格上涨,主要是中国购买引起的,中国是积极买家,比较超前。全球油籽供需缺口1600万吨,价格将走高,未来原油价格也将支撑植物油价格。
米思睿提出,上半年可对植物油持看涨观点,中国港口的高库存对价格不会产生抑制作用,不应悲观。
中粮集团油脂信息部副总经理邓瑞红认为,对照历史周期,美元一般是上半年弱,下半年走强,2012年上半年有可能再度疲弱,但从大周期看,未来美元很可能步步走强,走出一轮上涨行情,从而压制商品价格。
米思睿认为,在现实的供需状况下,今年芝加哥期货将是一个很大的天气市。CBOT大豆有望涨至15美元/蒲式耳,豆油期货将涨至60美分/磅,豆油现货FOB价将涨至1300美元/吨。
梅尔克此前曾经预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可能不久就会超过14美元/蒲式耳,现在已经实现了。他还认为,4~6月份油脂油料价格将大幅上涨,其中豆油将成为领头羊,4~9月豆油价格相对豆粕走势将更为强劲,呈现油强粕弱局面。6月份豆油和棕榈油价格将上涨70~100美元/吨,其中原油价格走势将成为关键的影响因素。
马来西亚棕榈油总署高级研究员兰里·阿卜杜拉预判:2012年棕榈油价格将持续坚挺,交易价格范围预计在3100~3600令吉/吨之间。
梅尔克表示,2012年马来西亚24度棕榈油FOB价格将涨至1180美元/吨,鹿特丹毛棕榈油CIF价格将达到1150美元/吨,阿根廷FOB价格将达到1250美元/吨。
国内植物油缺口呈扩大趋势
邓瑞红预计,今年我国油籽进口整体仍呈增长态势。她预计,2011/2012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为5500万~5800万吨,上年度为5234万吨。
近两年大豆进口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因为国储轮库。
另外,今年以来,我国油菜籽月均进口量高达20万吨,预计2011/2012年度全国油菜籽进口量可达150万~200万吨,上年度为93万吨。
2008/2009年度油菜籽进口一度达到300万吨,不过由于政策限制,近两年有所回落,今年又出现增长势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认为,近年来我国油籽自给率逐步降低,国内植物油产需缺口已达1700万吨,对外依存度达64%。市场需求仍呈刚性增长,目前尚看不出拐点。谷物优先是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我国要拿出更多的土地去种植油料是不现实的。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汉中认为,在目前的油料作物生产形势中,油菜籽最具发展潜力,前提是提高油菜籽产油量以及机械化种植程度,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在“十二五”规划中,油料作物的规划目标显示了政府不会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倾向于油料作物的生产,油料作物生产的前途在于科技的进步。
王汉中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阐述了国内菜籽油的生产形势。他认为,2012年全国植物油生产与消费形势仍比较严峻。2011/2012年度国内油菜籽产区 ———安徽省减产,农资成本增加、劳动力下降是主因。我国油菜面积已连续3年下降,为此,我国更应发挥科技创新,提高机械化水平,不断挖掘国内花生和油菜籽的供应潜力。
(周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