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8月末9月初,临近东北粮食定产关键期,也正是新湖期货年度例行秋收估产考察之际。我们再次驱车对东北玉米大豆主产区进行为期两周的实地考察,行程6000余公里。重点考察了黑龙江各大玉米大豆主产区,以及吉林黄金玉米带主轴线、辽宁中西部地区。此次考察的首要目标是玉米、大豆单产情况评估,特别是结合台风灾害等突发事件对产区影响进行了细致调查。
第一部分:生长情况
注:黑龙江东部考察路径及积温区划图
注:黑龙江东部玉米大豆占全省比重及产量面积情况
注:2012年黑龙江大豆部分考察样本原始数据
注:2011年黑龙江东部部分大豆考察样本原始数据对比(注:由于东部地区大豆改种玉米严重,去年样本已经无法与今年匹配,另由于土壤条件和品种差异以及样本偏差,不能做数值上的直接衡量,仅供参考)
注:以上从左至右分别来自哈尔滨尚志市、牡丹江海林市、双鸭山宝清县、绥化穆棱市、绥化海伦市、黑河北安市的大豆样本;
黑龙江东部大豆整体生长正常,结实多饱满。2011年该区域局部市县出现严重干旱造成减产,今年前期大豆长势好于上年。但是考察期间东部多数地区出现倒伏,且倒伏后降雨较为频繁。后期可能面临着提前停止生长发育不足、病虫害增多等影响,以及收割困难造成的直接损耗。不过,东部地区整体占黑龙江全部大豆产量的权重不及15%,对全省影响相对有限。
注:以上从左至右分别来自黑河五大连池、黑河孙吴县、黑河市、黑河嫩江县、齐齐哈尔讷河市、齐齐哈尔富裕县的大豆样本;
黑龙江西部及北部地区大豆整体长势较好,结实饱满,分蘖正常,病虫害等问题均少。不过,局地有倒伏,部分地块分蘖少或贪青。整体仍处丰年水平。预计单产水平较去年持平至略低。
此外,我们今年春播考察的情况是,大豆耕地质量严重退化。积温高、土质好的平原耕地基本改种玉米和水田,而大豆大部分被驱逐至山地和高纬度地区,多数为中低产田。平原高产田大豆产量可达5000-6000斤/公顷,而山地一般在3000-5000斤/公顷,整体的产出能力会下降10-20%。
第二部分:面积变化
根据新湖期货的持续跟踪统计和估测,2010年黑龙江省大豆总种植面积约6560万亩,2011年约减少1900万亩至4660万亩左右,减幅在29%左右。2012年春播调研了解到大豆改种的情况比我们预期的更为严重。整体上看,吉林省及黑龙江第一、二、三积温带无霜期更长,积温更高,适宜改种玉米,大豆面积减幅较大,基本减幅都在50-80%,特别是在平原地区难以见到大豆。黑龙江东北部的第四积温带平原面积较广,大豆改玉米和水田较为方便,且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故改种幅度也达一半;黑龙江北部伊春地区多山地,积温低,种植成本低,每户土地面积大,大豆改种幅度相对小,在25%左右;黑龙江西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处于大兴安岭山脉,积温低,限制了玉米的种植,故大豆整体改种幅度在30%以内。通过各地区的具体调研和统计(大量走访农民和种子商店),最终我们估测2012年黑龙江大豆面积较上年减少33%左右,至3218.4万亩。
分省份来看,预计2012年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减少33%,吉林减少50%,内蒙减少11%,华北黄淮减少15%,总体看,预计全国大豆面积较上年减少25%。
根据我们的调查,黑龙江农民粗算大豆价格在4.5元以上而玉米价格持平于本年度均价时才会考虑玉米改种大豆。不过根据我们的计算有不同结果。当前新豆收购价格在2.3-2.4元/斤,虽然较去年豆价明显上涨,但种植大豆的收益仍远远不及玉米。粗略计算,按我们春播考察的成本详单,黑龙江第三积温带标准样本(中等单产水平,自家机械耕种,无严重病虫害和风灾)玉米每公顷总成本9780元,按15000斤/垧左右单产计算,每吨成本约在1304元。如果按春季卖粮高峰1.03元/斤左右的价格计算,每公顷种植毛收益在15450元左右(不考虑玉米棒子、秸秆等副产品可能存在的收益),每公顷净利润在5670元左右。大豆每公顷总成本约7805元,按5000斤/垧左右丰年单产水平计算,每吨成本约在3122元,如果按去年春节前卖粮高峰2元/斤左右的价格计算,每公顷种植毛收益在10000元左右,每公顷净利润在2195元。玉米收益是大豆的两倍多。如果玉米按照上市初期0.9元/斤(30%水分,潮粮单产约17500斤/公顷)计算,则毛收益在15750元/公顷,净利润在5970元/斤。大豆如果按3元/斤左右的价格计算,每公顷种植毛收益在15000元左右,每公顷净利润在7195元,较玉米高出约1200元。(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在倒伏地区大豆很难机械化收割,需要增加大量人力成本,将提高东部及中部产区大豆种植成本。玉米相对提高幅度有可能更大)
以上成本、价格和单产因地区不同,市场不同将会有较大的差异,但可以看出3元/斤大体是一个分水岭,可以阻止大豆面积继续大幅下降。如果低于该价位,在2013年大豆或将继续改种玉米,但改种区域主要将集中于黑龙江西部地区。因东部及南部地区适宜玉米种植的耕地基本改种完毕,大豆集中在不适宜玉米种植的山地。西部农场地带连续两年试种玉米,今年根据我们目测,黑河市南部玉米比例有15%左右,孙吴、五大连池地区玉米比例约20-25%,嫩江地区玉米比例约50%左右,齐齐哈尔地区玉米比例超过70%。而大庆地区已经罕见大豆。黑龙江西部第四第五积温带出现了改良玉米品种和覆膜种植玉米的新技术,生长期短,棒子小,但种植密度较高,单产不低,质量不错。这种实验性的成功很容易在平原地区推广。该区域保留了黑龙江约70%的大豆种植面积,意义不可谓不大。
注:2012年黑龙江第三、四积温带中等产田种植成本一览 数据来源:新湖期货2012年春播考察调研数据
综合上述面积减少和单产能力下降的因素,我们粗略估测2012年黑龙江大豆减产31.09%,即较上年的496万吨降低154万吨左右,降幅约在31.01%。预计全国大豆产量由去年的1150万吨下降至今年的850万吨左右,减少300万吨,降幅约为26.09%。
注:2012年黑龙江大豆面积及产量估测 数据来源:新湖期货
注:近三年中国大豆产量变化图 单位:千吨 数据来源:新湖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