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直补政策是国家支持大豆产业发展,保障农民收益,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的农业补贴政策。该政策与之前的大豆收储政策相比更加市场化,减少国家行政干预对大豆市场价格的人为影响,从而有利于国内大豆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大豆市场化运营。
此外,我国棉花目标价格试点也于近日启动,业内人士称,临时收储政策结束、目标价格政策启动后,棉价将逐步回归市场。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放心保)试点。我国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的实行意味着,近5年来的大豆收储政策将终结。大豆直补政策将大豆价格市场化,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差将逐步缩小,而油厂和农户的利益将得到一定的保证。
使国内大豆“市场化”
据悉,2014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豆目标价格为4800元/吨,较去年的临储收购价提高200元/吨。今年我国首次对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实行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替代此前自2008年开始连续实施6年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卓创咨讯分析师张兰兰认为,大豆直补政策使得国产大豆市场前景预期被看好,在稳定大豆种植面积上作用要明显一些,农民将得到一定的实惠。
张兰兰认为,大豆直补政策执行,将使得国内大豆市场“市场化”,高价的国产大豆能够在市场化中运行,使得农民少受一些“伤害”,从而保护大豆种植面积。目前看2014年国产大豆种植面积能否提高还不好确定,多数农户还是倾向选择种植玉米。
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农业行业研究员田悦认为,大豆由收储改为直补,使新季大豆的价格与国际接轨,国内大豆价格将进入市场定价模式。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差将逐步缩小,而油厂和农户的利益将得到一定的保证。
田悦告诉记者,大豆目标价格补贴的试行,将提振油厂收购国产大豆的热情,大豆市场购销或将好转,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化运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有利于缩小国内外差价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告诉记者,大豆直补政策也是国家支持大豆产业发展,保障农民收益,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的农业补贴政策,该政策与之前的大豆收储政策相比更加市场化,减少国家行政干预对大豆市场价格的人为影响,从而有利于国内大豆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利于大豆市场化运营。“大豆直补政策确实有利于缩小国际和国内大豆差价,政府是按照市场价格对农民进行补贴,进口大豆占80%。进口大豆的到岸价格基本决定了国内大豆市场价格在这一水平上下波动,国家直接对农民进行补贴而不直接干预市场价格。”宋杰凝说。
资料显示,2008年10月20日,中国开始了第一批国产大豆收储工作,希望以此来保护农民利益。然而,收储政策抬高了大豆价格,使国内大豆价格大幅高于进口大豆。为增加利润,国内大部分大豆压榨企业大量依赖进口大豆。
尽管之前的大豆收储政策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户的利益,支撑国产大豆价格,但是临储收购政策弊端已经显现。
宋杰凝认为,首先,大豆收储政策下直接由国家制定收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豆市场价格自发形成机制,不利于大豆市场化运营,并造成国内外大豆差价大,进口、走私量增;其次,政府运营下的大豆收储库存效率低下,下游榨油企业收购困难、成本高企;最后,大豆储藏、流通成本高,加之相关机构腐败,导致收储效果打折扣,增加财政负担。
张兰兰告诉记者,近两年来,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表现出对收储政策的争议,一是具有明显的政府干预市场的特点;二是该政策逐年拉高了部分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使得其国际国内市场严重倒挂。国家收储后除了承担巨大的库存压力,拉高国内市场价格,也增加了国内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部分加工企业受地域限制、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不强无法从事进口贸易,只能采用国内高价原料或者间接采购国际大豆;而有进口能力的企业则舍弃国内市场转而设法使用便宜的进口大豆原料,使得进口大量增加,进而加大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
大豆进口需求回落
大豆是家禽和家畜饲料的重要来源,海关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量猛增33%,增至1535万吨。3月份大豆进口量多达462万吨,今年头两个月进口更为强劲,这种状况将大豆价格推升至8个月最高点,达到每蒲式耳15美元以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球大豆供应稳定的情况并不支持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国内一季度中国大豆库存过剩,预计未来大豆需求将下降,进口价格将走低。
一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量猛增
对于一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量猛增的原因,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农业行业研究员田悦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一是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减少;二是国内压榨产能扩张,大豆压榨需求刚性增加;三是国产大豆供给明显减少;四是国内蛋白需求增长迅猛,而杂粕供给增幅相对有限,大豆进口增加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蛋白需求。
田悦表示,2014年一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量激增,再加上山东、浙江及其他省份禽流感的爆发导致大量家禽被销毁,饲料加工企业生产量减少,中国目前大豆库存过剩。同时,豆粕价格疲软也为大豆压榨商带来了压力。预计未来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将走低,难以保持猛增的态势。预计今后两个季度供应量的激增会降低对南北美洲大豆的需求。按照目前的现货价格计算,每把一吨大豆榨为食用油和豆粕,就会亏损大约100美元。
未来大豆进口价格将走低
未来影响大豆进口的因素包括国外主要大豆供应国大豆生产量情况,国内大豆下游市场需求情况以及进口大豆价格走势。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4年3月1日,美国大豆库存为9.92亿蒲式耳,和业内预期值基本一致,和上年同期的库存9.98亿蒲式耳基本持平。南美方面,巴西和巴拉圭农户计划种植二季大豆,这意味着全球油籽供应将依然充足,全球大豆供应稳定的情况并不支持大豆价格持续上涨。国内方面,一季度中国大豆库存过剩,预计未来大豆需求将下降。综上所述,预计未来大豆进口价格将走低。
非转基因大豆进口比例
存在增长潜力
据悉,近年来巴西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国内进口大豆中有部分为非转基因大豆,预计非转基因大豆来自进口的量在未来或存在继续增长潜力。
田悦表示,我国大豆消费严重依赖进口,外国大豆占据了中国大豆消费量的绝大部分。一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量猛增,使我国进口大豆占大豆总消费量的比重继续攀升,国产大豆继续受到挤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巴西是我国大豆的主要进口国之一,约占我国大豆进口量的41%。巴西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将使巴西非转基因大豆占比提高,进而影响中国大豆进口中非转基因大豆的比例。
我国国产大豆主要为非转基因大豆,而进口大豆主要为转基因大豆。美国是我国进口大豆第一大国,约占我国大豆总进口的44%;其次是巴西和阿根廷,分别占41%和10%。美国种植的90%以上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尽管近年来巴西非转基因大豆供应快速增长,但仍不足以对国产大豆造成威胁。田悦认为,主要原因是我国没有形成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大豆及相关制品市场价格体系,造成非转基因大豆与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没有明显区别,所以巴西非转基因大豆的增长对国产大豆的影响将得到弱化。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也认为,尽管一季度大豆进口量同比增长33.5%,有上升趋势,对国内大豆市场有一定的压力,但因为进口大豆多年来占据80%甚至以上的比例,对国产大豆的冲击不是很明显,国内大豆总体市场需求也在上涨。
但仍需要注意的是,我国非转基因大豆是抗衡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一项核心优势,若巴西非转基因大豆供给增加,会对我国大豆市场造成负面影响,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竞争优势降低。
(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