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公众要求,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7日晚公布了在一季度监督检查中涉大 米镉超标的4家单位。其中,两家高校食堂赫然在列,但是校方称,“学校食堂没有流入一颗问题大米”。昨晚(18日)22时10分,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进一步向媒体通报抽检出镉超标大米及米制品的餐饮单位和品牌,该通报将一季度所抽查的8批次不合格产品全部点名。涉及的问题大米有6个批次,产地均来自湖南,涉及的问题米粉有2批次,全部来自东莞道滘,米粉的生产原料也多来自湖南地区。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通报提及,该局于2013年第一季度在餐饮环节共抽检食品及相关产品367批次,经检验合格341批次,合格率为92.92%。其中米及米制品的镉含量抽检是该局在部分餐饮单位进行的针对性抽检。
经溯源查实,通报中镉超标的8批次米及米制品生产厂家、品牌标识分别为:
湖南攸县大同桥镇大板米厂生产的“高安大米”2批、无商标名大米1批;
湖南攸县高和夏生大米厂生产的“高安大米”1批;
湖南衡东县大浦镇东洋米厂生产的无商标名大米1批;
湖南攸县石羊塘日星大米厂生产的“好日子”珍珠米1批;
东莞市道滘金盈米制品厂生产的“东莞米粉”1批;
东莞市道滘联合米制品厂生产的“翠竹排粉”1批。
昨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2月27日,南方日报曝光湖南万顿问题大米流入餐桌引发社会轰动,学校当天立即召开开学工作布置会,分管后勤工作的杨永强副校长明确指示学校总务处,杜绝湖南大米进入校园。随后,总务处在组织开学食品安全检查时,发现学校第三饭堂有某家公司送来的湖南大米样品,立即通知第三饭堂就地封存。
南国商学院相关负责人带领媒体查看这8袋大米,记者在现场看到,大米均被贴上了广州市食药监局的封条。该负责人强调,以前学校食堂从来没有用过湖南大米。恰好在2月底,有家公司给学校食堂送来湖南大米试用,学校正要开始使用问题大米时,就看到了南方日报的报道,主动封存了这批大米,学校食堂没有流入一颗问题大米。学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食堂一直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对采购的物资索票、索证并建立完备的台账制度。
在食堂打饭窗口旁的公告栏里,记者看到了食堂信息的公开,对采购原材料的价格和供货商,都明确贴出,据了解,公示周期大约为半个月。(记者 成希 晏磊 马喜生)
■相关
多数大米供应商不向餐饮业提供“镉检测”证明,业内人士称:
低价大米重金属超标几率高
“镉超标”大米疑云持续发生效应,广州餐饮业是否再受打击?记者昨日了解到,多个供应商对大米的常规检测项目中并不包括检测镉含量,而广州餐饮企业也并未作出“特别要求”。
据餐饮业人士介绍,餐饮企业从供应商处采购的大米良莠不齐,有的米每斤3.5元,有的米每斤只需2.4元甚至更低,而越是价格低廉的大米其重金属超标的几率更高。据悉,在大米的常规检测项目中并不要求检测镉含量。“这些大米如果只是从供应商处直接采购,他们提供的检验证明中是没有镉检测这个项目的。”不过,由于最近镉大米的事件影响比较大,有些广州的餐饮企业已经要求供应商的大米送到第三方检测,可以指定增加检测镉的项目。
广州酒家相关人士告诉记者,酒家自有检测中心,对供应商送来的米、面、油等都会进行抽检,而在供应商送货时,也要一并提供产品送检证明,“我们要求供应商有营业执照、检疫证和许可证等,并对每批产品都进行抽查。”该人士如是说。但该人士也证实了“按照目前的国标,镉检测不是必需项,所以大多数大米供应商不提供相关证明”。据悉,目前该酒家在米饭方面的营业额并未有明显变化,该人士说:“如果这种负面影响长期持续,肯定会有影响。”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