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新稻上市到春节之前,既是东北粳稻最低价收购的集中上量期,也是东北大米销售的旺季,部分地区甚至会出现一抢而空的状况。
2013年东北粳稻播种面积持续增加,总产再上新台阶。东北粳稻最低价收购启动之后,收购进度创历史新高,粳稻库存再上新高,消费需求尚未回暖,加工企业遭遇福利性消费低谷,面临国家更多掌控粮源的情况,加工企业该走向何方?春节过后的粳稻市场又会面临什么样的状况?
托底加提振东北粳稻收购速度新高
虽然去年国内粮食生产遭受了南旱北涝,但由于占国内粳稻产量1/3的黑龙江省种植面积继续增加,且降水增多对往年偏旱的东北地区利大于弊,为2013年国内粳稻仍获得了丰收这为粳稻收购量增加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粮食局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月16日,全省累计收购粮食807.1亿斤,占商品量82.4%,其中水稻已收购商品量的105%。
据介绍,国家启动粳稻托市收购预案,且实行敞开收购,且普通粳稻最低收购价较市场价高,导致2013年托市收购的粳稻数量大增,这是2013年粳稻收购进度较快的主要原因。
另外,2013年国家还出台了东北粮食外运补贴政策,鼓励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新粮,缓解东北主产区收购压力,粳稻入关补贴政策对刺激企业入关采购东北粳稻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与此同时,近年来,东北粳稻产量持续增产,加上大米进口激增,导致国内稻米市场走势低迷,农户持粮待涨心理减弱,2013年粳稻产量继续增产,农户惜售意愿更低,售粮热情高涨,主产区托市收购库点均可以看到排队售粮的农户。
粳稻库存再攀高
东北粳稻收购进度创历史新高,最低收购价粳稻收购量大幅增加,使得国家政策性粳稻库存,尤其是东北粳稻库存也急剧增加,给粳稻储粮储粮安全造成隐忧。
据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黑龙江省政策性收购粳稻795万吨,同比增加650万吨,占该省粳稻收购量的近五成。若其他主产区托市收购的粳稻按总收购量的1/3计,可以推断出12月底国内托市收购的2013年粳稻将超过1000万吨。
由于当前粳稻市场行情并没有出现根本改观,托市收购还在继续,最低收购价粳稻收购量还将增加。
数据显示,国家前两年收购的政策性东北粳稻还有1100多万吨没有轮换。三年合计,临储粳稻库存将达2300多万吨,约占国内粳稻产量的35%以上,若加上正常储备的粳稻库存,将会是一个十分惊人的数字。
相关机构预计,2014年,2011年收购的临储粳稻很可能轮出。而2011年黑龙江托市收购的粳稻有823万吨,扣除2012年轮出的6万吨,还有817万吨之多。如全部轮出,将会超过2014年粳稻市场的需求。何况还有2012年和2013年的粳稻也随时可以轮出。在这种供应压力下,预计2014年粳稻不太会出现2009年那样越拍价格越高的行情。粳稻市场总体走势将会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临储粳稻的轮出节奏和数量。
据介绍,2011年收购的东北粳稻储存到2014年已存放了3年,再不出库将会导致稻谷质量下降,时间上也要求轮出,并且部分储藏条件不佳的粳稻甚至要面临陈化的危险。
需求未回暖稻米旺季难再来
往年的春节之前,都是新作东北大米集中上市的时候,然而今年的情况却让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尤其是高端礼品大米加工企业出乎意料之外。
节前国内稻米购销已有转淡迹象,传统的供求旺季难再出现,不过在政策市的支撑下,节前稻米价格将以平稳为主。春节过后,粳米价格有下调可能。
分析机构认为,随着中央有关规定的出台,作为礼品的高档大米,其市场销路一下子窄了很多;受国家限制机关发福利影响,2013年四季度以来,黑龙江产大米走货明显不及上年同期。
据介绍,哈尔滨方正、尚志长粒稻谷售粮尚未过半,五常市稻花香余粮接近40%——50%,而佳木斯、鸡西多数长粒粮源也在农户手中积压。因生长期低温阴雨频繁,2013年产长粒稻出米率多在60%——63%,较往年偏低2%——3%,且腹白粒偏大,商家普通压价收购。
1月下旬,黑龙江佳木斯出米率68%、水分17%的圆粒稻谷收购价1.41——1.42元/斤;北京市场东北圆粒大米批发价4400——4500元/吨,广州市场东北米批发价4600元/吨左右。
与此同时,伴随着学生寒假到来、农民工返乡等原因,1月中旬大多大米经销企业的备货已经基本结束。
据了解,多数大米销区经销商普遍感觉市场旺季不旺,主要原因则在于今年集团采购同比有所降低;不完全调查数据显示,部分地区降幅达30%——40%,由于稻米行情持续偏淡,利好因素有限,商家对大米后势不太乐观,经销商大量存货意愿不强,年前大米备货量较往年下降,导致大米需求不旺。
(芷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