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庆安县致富乡巨富村农民高凤举和两个儿子、姑爷忙着收获在859农场承包的1000亩水稻。今年,他们4家的水稻亩产达到了500多公斤,再加上联合经销农资的收入,年收入可达50多万元。
辛勤耕耘,收获几分甘甜。今年,庆安县有3057户12240名农民在建三江、兴凯湖、虎林等地进行农业异地开发67万多亩,可收入3.07亿多元,占全县劳务经济收入的60%强。
高凤举,庆安县最早到三江平原进行农业异地开发的农户。1986年末,高凤举到852农场走亲戚了解到当地土地多、职工还不太会种水稻、收入不算高,当时萌生了来农场承包耕地种植水稻的想法。和农场领导一说,竟然与他们想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的想法一拍即合。1987年初,当时还担任村民委副主任的高凤举来到852农场承包了150亩地种植水稻,当年获得大丰收。转年,巨富村上百人跟着高凤举来到三江平原的几个农场承包耕地种水稻,收益都不错。
当时,庆安县委、县政府借助农民自发到埠外进行农业异地开发的热潮,精心组织全县农业异地开发。成立了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三江的5个农场成立了5个分指挥部,予以政策、资金、农资、技术等方面全程、全方位的支持和激励,到1992年,全县形成了第一次农业异地开发热潮,异地开发面积达到三四万亩,参与异地开发的农民五六千人。高凤举也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近两年选择了开发条件较好的859 农场作为长期开发基地,延长了开发边界。
近几年,庆安县委、县政府将农业异地开发作为农村经济战略转移的一个有效举措,使之成为促动劳务经济大发展、高效运行的“富民专列”,提出了“走一户、富两户,异地再造半数庆安水田乡”的发展目标,农业异地开发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产业平台。经过3次阶段式高潮推动,庆安农民23年间连续上演农业异地开发的“年度大戏”,1995年去三江种地的农户2200户7000多人,开发土地3.2万亩。到今年,全县累计投入29.7亿元,累计异地开发540万亩次,共计生产粮食27亿公斤,年拉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巨富村党支部书记徐艳春介绍,全村1351户,到今年已有313户举家搬迁到开发地,承包土地8万亩,是全村现有耕地面积的两倍;户均年收入5万元左右,人均纯收入两万多元。致富乡873户农民在三江平原种植水稻,异地开发了一个相当全乡水田面积的“新致富”。
庆安县农业异地开发不仅拓展了农民致富文明的新途径,还把先进的水稻生产加工技术带到了三江区域的农场,推动了区域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加快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致富乡干部徐金中今年在建三江种植了700多亩水稻,亩收入可达到1000多元。巨富村农民王学武不仅每年种植几百亩水稻,还建了一家水稻加工厂,年收入上百万元。据介绍,致富乡90%的异地开发农户在县城投资购置了商品楼。每年水稻插秧季节,千余农民奔赴三江搞劳务。今年,平安镇87名农民工到三江插秧,每人日工资在100元以上,人均收入2000多元。
(孤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