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谷市场现状
目前,我国稻谷价格行情走势整体呈现平稳略降的趋势,主要受国家政策及市场供需状况的影响,其中中晚籼稻及粳稻价格略有下降,早籼稻价格小幅上扬,市场购销清淡,有价无市状况突出。
1、全国稻谷
据统计,截至2013年3月17日,全国三等早籼稻收购均价为2612元/吨,比上周上涨13元/吨;全国三等中晚籼稻收购均价为2637元/吨,比上周下降1元/吨;全国二等粳稻收购均价为2905元/吨,比上周下降5元/吨。
2、籼稻与粳稻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截至2013年3月17日,全国三等晚籼稻与二等粳稻价格比值为0.91,比二者的正常值0.92略有偏低,利于中晚籼稻价格上涨,但由于近期东北粳稻价格走弱,将制约其涨幅。
3、早籼稻
根据最近四年的价格走势图来看,每年的3月份至4月份早籼稻价格都出现一波小幅上涨的行情;但随着新季度早稻播种的开始,受播种面积增加及天气等因素影响,价格将会出现回落的趋势,但幅度较小。受市场供给量有限的支撑,预计近期早籼稻价格将以平稳略涨的态势为主,后期需关注进口米的动态,及天气对新季早稻播种的影响。
4、中晚籼稻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2010年3月、2011年3月及2012年3月份我国中晚籼稻价格均呈现稳步上扬的态势,但进入2013年3月份我国中晚籼稻价格行情则表现为震荡下滑的趋势,市场供给量充足、大量低价进口米及终端市场需求疲软是导致2013年市场价格与前三年走势相反的根本原因。短期来看,众多利空因素仍将主导市场走向,平稳偏弱的行情也将持续延续。
二、影响因素分析
1、国家政策
2013年水稻保护价提高。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发展,2013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经报请国务院批准,2013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132元、135元和150元,比2012年分别提高12元、10元和10元。最低收购价格的提高,奠定了市场底部价格,同时也支撑稻谷市场。
铁路货运费用上涨13%。根据《铁道部关于调整铁路货物运价的通知》,自2月20日起对全路实行统一运价的营业线货物运价进行调整,平均运价水平每吨每公里提高1.5分,涨幅达到13%,这是10年来铁路货运平均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调整。作为大宗农产品,稻谷及大米的流通主要依靠铁路来完成,铁路运费大幅上调势必会提高稻谷及大米的最终销售价格。
2、供需关系
受比较效益及最低收购价稳步提升等利好支撑,近年来我国农户稻谷种植积极性较好。但受工业用地增加及耕地、气候、水等资源限制,面积增加已十分有限。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2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约4.54亿亩,同比增360万亩,增幅0.8%。其中早籼稻播种面积约8647万亩,同比增23万亩,增幅0.3%;中晚稻播种面积约3.68亿亩,同比增337万亩,增幅0.9%。
总的来看,受国内稻谷增产及进口大幅增加支撑,2012年国内稻米供应充足,供需较宽松。预计2012年我国稻谷总供应量约4151亿斤,需求量约3921亿斤,年度结余约230亿斤,供大于需。
3、宏观经济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2%。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1%。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分析称,2月CPI上涨主要是春节因素导致的。食品、蔬菜价格上涨都推动了CPI涨幅。
牛犁认为,3月份的CPI数据不出意外的话会回落。因为每年春节过后菜价等食品价格都会回落,也会带动CPI的回落。货币政策方面,他表示,既然2月CPI涨幅扩大属于正常现象。货币政策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变动。调查显示,3月份,CPI同比增速预测中值为2.5%,最大值为3.5%,最小值为2%。
三、后期市场预测
近期进口米持续影响国内籼米市场,籼米市场持续疲软,走货缓慢。在“稻强米弱”的背景下,南方大米加工企业利润微薄,开工率不高。目前,粮库轮换粮开始轮出,价格相对市场价格偏低,但成交依然冷清。再加上南方春耕陆续展开,农户售粮意愿增强,市场粮源宽裕。总的来说,后期籼稻米价格上涨动力不足,整体应保持稳中略跌态势,“稻强米弱”现象仍将继续。
而对于粳稻米市场而言,总体平稳的态势仍将延续一段时间,但不同品种、不同区域走势将有所差异。其中,苏皖粳稻米受供给量偏少支撑,价格料将平稳趋升。东北地区由于优、差粮区别明显,随着气温升高、高水分粮保管困难,及春播展开,农户将着急卖粮,且烘干成本偏高、企业采购谨慎等的制约,高水分的稻米价格或将持续小幅走低;而优质粮由于量少,且水分偏低,更受市场与商家的青睐,后期价格上涨可期。
(中华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