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我市水稻收割已全面展开,尤其是主产粳稻收割进入高峰期,村民们都在抢抓有利天时收割水稻。
今年夏季气温低,影响稻谷生长,有人担心秋粮产量,事实情况到底如何?日前,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采访了解到,大部分田块稻谷单产量达到600-650公斤。有关部门根据水稻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式以及阶段气象条件对水稻生育影响的综合分析,预计今年水稻平均亩产约为590-610公斤,秋 粮总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4日上午8点半,记者来到江都区丁沟镇麾南村中心组,一片黄灿灿的稻田边,农民高玉清夫妇俩早就陪着收割机师傅过来了,“雨水太重,9点前开不了工。”收割机师傅的话让高玉清有点急,但伸手一抄稻穗,“确实是满手的露水,只好等。”
太阳爬得更高也更有力量,农民们轻抚收干露水的稻穗展开了笑脸:“开工!”一瞬间,收割机声伴随着头顶上民航客机一齐轰鸣,秋收的田头显得格外热闹。
“稻子粒实饱满,产量还好吧?”记者问。
“好,起码1300斤一亩。”高玉清扯着嗓子高声回答,仿佛要让自己的声音盖过田野里的轰鸣。据介绍,高玉清家种植了5.3亩水稻,按照他们两口子的乐观估计,“超过7000斤,毛收入万把块不成问题。”
受今年夏季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特别是灌浆成熟期光照不够充足,有专家担心局部产量会受到影响。但记者在江都农村采访中,多数农民认为自家的田块产量不比上年低,麾南村干部告诉记者,他们村大部分田块稻谷单产量达到600-650公斤。
但调查中记者也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同样的田块、同样的品种,相隔一条田埂,产量大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长粮食就跟养宠物一样,你不精心待它,它就不会拿好脸色回报你。”
麾南村农民祝庭昌说,他家种植了40多亩水稻,夫妻俩全身心扑上去,“什么时候给水,什么时候施肥、治虫,那都是有讲究的。”祝庭昌边说边拽起两支稻穗:“你瞧瞧,这穗子粒粒饱满,产量哪能不高啊!”
记者注意到,与祝庭昌家稻田一埂之隔的一大片田里,水稻穗子、茎秆明显稀疏矮小。镇上农技员介绍,这是由于田间管理不到位,肥水不及时,产量肯定要受影响。不过这位农技员还介绍,今年的水稻长势很好,稻穗去年在220粒左右,今年达到246粒左右,去年单产每亩是1100斤,今年估计在1300斤左右。
据了解,今年8到9月,近两个月的低温、阴雨、日照少,影响了水稻的生育进程。同时10月底的连日降温、降雨,又将水稻的收割期向后推迟了5至6天。尽管不利因素较多,但我市水稻整体产量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农业专家指出,10月初温度比较高,有利于水稻的灌浆,水稻的结实率比较高,对产量形成有很大的好处。今年我市共有水稻约320万亩,目前已收割完成近半。专家预测,今年我市的水稻平均亩产约为590-610公斤,秋粮总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
(扬州网-扬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