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市场流传这么一句话,豆粕与螺纹钢狭路相逢冷冷一笑便各奔东西,没曾想这一走已然相隔千里外。曾几何时,不起眼的豆粕,如今成为明星品种,跟随外盘连续上涨,演绎出一波“疯狂”行情,不仅连创新高,价格更是高过建筑用材螺纹钢。
豆粕需求旺盛价格飙涨
据美国农业部8月30日公布的报告显示:截至8月23日当周美国市场年度豆粕出口销售增加4.41万吨,新销售5.64万吨。同时,我国7月份豆粕出口量为18.1955万吨,同比增长93.67%,其中,出口日本的豆粕同比增长72.96%。
期货分析师高艳滨认为,中美两国豆粕出口数量的增加,部分原因是由于大豆的供应紧张造成的。事实上,从巴西开始进口玻利维亚大豆时,阿根廷也放开了对巴拉圭等国的关税限制。最近中国台湾也一改两三个月采购一次的惯例,变成前一年采购,而巴西预售速度超过43%,这个速度之快说明市场担心大豆不够用。
他同时认为,豆粕作为大豆80%的产物,其供应也开始受到市场担心。印度首次向欧洲出口新季豆粕2.5万吨,中国也首次向巴基斯坦出口豆粕1.3万吨。新的贸易对象的改变,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豆粕供应紧张忧虑严重。此外,我国豆粕出口增加,包括对日本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国际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以往日本等国家是要从印度进口豆粕的,包括中国也主要是从印度进口豆粕。但是自从伊朗受到欧美打压后,其进口基本从印度采购,而巴基斯坦也从印度进口,导致印度豆粕价格上涨,印度人开始惜售。于是巴基斯坦开始买中国豆粕。对中国豆粕而言,比巴西等国家豆粕价格低,所以日本等国才购买且非常积极。
随着豆粕价格的连创新高,市场部分投资者也在逐步获利了结。从8月30日豆粕总持仓可以看出变化,当日豆粕减仓近8万手,合约1301上11663手,主空减仓17742手,主多减仓席位中的中国投中谷及中粮期货合计就超3.3万手,也是近2个多月来减仓最为集中的一次。
中证期货郑州营业部总经理朱耀才认为,目前豆粕价格已经严重偏离价值,高价豆粕推高价格,进而对国家外汇财富带来损失,后期随着美国农业部对大豆产量修正、北半球大豆收割及国家调控干预下,豆粕价格势必会回归正常。
在朱耀才看来,从豆粕价格来看,港口转基因43%蛋白豆粕价格,普遍报价超4600元/吨,已经超过已上涨的国产大豆价格4450元/吨。传统上都是中字头公司做空保值对阵浙江系做多资金,今年6月份以来,豆粕在北美干旱天气炒作带领下一路狂飙,而做多阵营中东部地区油厂资金值得关注。
另外,从净持仓看,净多单持续保持在10万手以上,最近一周来净多维持在20万手以上,一方面由于做多的产业客户暴利思维所致,对国家的物价调控置若罔闻;另一方面,猪粮比持续处于不合理区间,对养殖业整个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负面效应。
饲料价格暴涨五成,养殖户:养不起猪了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马维辉
8月29日,北京天祥牧业有限公司的猪舍里空空荡荡,一眼望去,只有泛着红锈的铁质猪栏,其间零零星星地点缀着几只猪。
该公司总经理吕志祥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因为近期饲料价格暴涨,养猪赔钱,猪场只好削减存栏数量。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顾问冯永辉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在于需求不旺,导致猪肉价格疲软。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宏观经济导向低迷、消费需求降低、购买力不足。
饲料价格暴涨五成
吕志祥给记者计算了饲料价格的涨幅,以粗蛋白含量43%的豆粕为例,每吨由之前的3000元上下暴涨到4570元,涨幅超过50%。
豆粕是养猪行业的主要饲料之一。据业内人士介绍,不同阶段的猪对豆粕需求量也不一样,平均来讲豆粕能占到饲料总量的25%。
冯永辉表示,豆粕价格最高点是在2008年7月,达到4700元/吨,现在的价格已经接近了当时的历史最高位。
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美国大旱影响,大豆减产,期货市场上的大豆行情随之看涨,反过来又倒逼现货市场价格波动。同时,国际、国内期货市场的炒作行为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中国大豆的对外依存度较高,超过了70%,所以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波动很快就对国内市场造成了影响。一位饲料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相对于7月底,他们每吨豆粕的进价上涨了800多元,这造成了成本压力骤然增大。
记者看到,这家饲料企业库房里只是靠墙堆放着几袋饲料,其余约80%的地方都空着。该负责人表示,为了减少风险,他们现在都是先有订单再生产,库房里不会堆积过多的饲料。
冯永辉也表示,饲料企业的日子比较难过。因为他们是原材料采购的第一道关,也是直接受害者。
养猪场削减存栏
尽管饲料价格涨幅巨大,但猪肉价格却没有随之大涨。
以五花肉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8月11日至20日间,50个城市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24.56元,而7月同期的价格为24.28元,涨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在生猪方面,吕志祥表示,近两个月,生猪收购价格一直在7元左右打转。而饲料涨价后,每斤猪肉的成本已达7.6元,管理好的养猪场能够勉强保本,管理不好的卖一头猪可能会赔60-100元。冯永辉也表示,5月份以来,猪粮比价一直维持在6:1的盈亏平衡点,养猪场大多处于轻度亏损的状态,经营好的企业也仅能够略有微利。
冯永辉表示,猪肉涨价、猪场减产,这是一个奇怪现象。只能说明成本太高,虽然猪肉也在涨价,但仍然无法弥补饲料方面高企的成本,所以猪场才会纷纷减少存栏、卖掉小猪。
规模养猪场因为前期投入巨大无法撤资,只能通过削减存栏等办法咬牙坚持,而小规模的养猪户早已“用脚投票”。近两年,“猪周期”越来越频繁,每一次波动,都是行业的一次洗牌,很多小规模养猪户都已经关门不干了。以北京天祥牧业有限公司所在的通州区草场村为例,3年前还有13家农户与吕志祥合作养猪,如今则已经全部改行。
消费不旺
猪肉价格为什么上不去?在冯永辉看来,主要原因还在于需求疲软。猪肉总体来讲处于供需平衡状态,上游的成本增长无法向下游转移,而屠宰场又掌握着猪肉的定价权,只看市场需求,不会考虑养猪场的成本。
北京二商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是北京市最大的屠宰企业之一。副厂长曹先生告诉记者,今年以来,猪肉需求量长期处于低位,各家屠宰场冷库里都堆满了冻猪肉,卖不出去。现在猪肉的销售价格已经低于成本,他们每出售一吨猪肉,就要赔2000-3000元。对此,屠宰场只能逐步降低库存,减少屠宰量。
西南证券首席研究员张仕元则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规律:猪肉价格与房地产行业的热度息息相关,房地产火爆的时候,猪肉就涨价;反过来,房地产萧条之时,猪肉价格也随之走低。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房地产的主要从业者——农民工,恰好也是猪肉的主要生产者和消费者。房地产景气,农民工进城,猪肉生产减少,消费增多,价格便随之走高;反之亦然。
不光是猪肉,冯永辉告诉记者,他们监测的其他消费品,如食用油、服装等,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需求低迷情况。据统计,1-7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0.21%,再次出现负增长。7月全国50家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同比仅增长5.98%,其中服装零售额同比增长7.04%,比上年同期放缓了14.72%。
关于未来,冯永辉表示,明年的情况仍不看好。这主要是由需求决定,现在的宏观经济形势仍没有好转的迹象,消费不旺,购买力不足。除非养猪行业发生大的疫情,造成生猪大量减产,供需平衡被打破,否则明年的猪肉价格预期更加悲观。
(寄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