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后的豆粕市场一改前期的上涨趋势,走向”跌跌不休”之路。国内豆粕期现价格均呈现不同幅度的下滑;连豆粕1401合约价格较月初高点下跌4.7%,现货成交价格也同期下滑40元/吨,后期还将继续下行。美豆的预期丰产,巴西新豆种植面积的增加使得市场空头气氛较浓。随着11-12月进口大豆到港量的增加,国内现货价格也将出现下跌风险;此外需求面的消费放缓也是打压价格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梧桐将详细为大家分析现阶段豆粕市场行情走势。
油厂挺粕意愿松动 豆粕成交清淡

图1 2013年9-10月豆粕现货价格与成交量
图中可以明显看出,近期国内豆粕现货价格呈现下滑趋势。截止23日豆粕成交均价约为4340元/吨,较10月高点下跌40元/吨。目前油厂挺价意愿松动,大部分油厂为锁定利润,积极预售远期合同。11-12月豆粕合同价格远低于目前的现货价格。从成交情况可以看出,下游采购积极性不强;11日以后豆粕日成交量难以突破7万吨。可见目前的豆粕市场可谓“步步惊心”。
原因一:大豆丰产南美种植面积加大
由于美国政府关门事件,USDA供需10月报告暂停发布,市场缺乏支撑,而部分机构的预测报告成为市场新的引导。通过国外报告以及业内预测,全球大豆丰产已成定局。油世界最新数据上调了2013/14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到2.813亿吨,高于前期预计。Lanworth也将全球大豆产量数据上调了200 万吨。对于美豆的产量的预测也高于早先USDA的预测值。可见大豆丰产已成定局,同时南美播种也成为目前的关注重点。各大机构的报告也对2014年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将攀升高位水平,这也将成为市场利空的一个重要因素。综合来看,豆粕目前的基本面相对偏空,大豆丰产以及南美种植面积加大是豆粕下行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原因二:大豆进口攀升供应面宽松

图2 2012-2013年中国大豆进口量月度统计
注:绿色为本网预测值
根据海关数据显示,1-9月份大豆进口总量为4575万吨;去年同期累计为4430万吨,同比减少增加3.3%。10月船期显示大豆到港量约为 430-450万吨,同比去年增加30-50万吨。根据预测,若不出现船期延误或者港口罢工等突发事件,11-12月我国均有600万吨以上的大豆到港。届时油厂开机率将提升,前期豆粕供应偏紧的局面也将得到改善,后期供应逐步增加对价格形成压制。这也成为豆粕价格预期下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77V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立足饲料,服务
畜牧
原因三:豆油走势出现回暖迹象
第四季度为油脂消费旺季,豆油价格将会受需求提振。油厂前期的豆油的高库存水平也将降低,开工率逐渐增加,压榨水平也将提升。此外在大豆供应增加的前提下,油厂挺粕心态松动,对豆粕价格形成压制。
后市大猜想
目前来看市场看空气氛较浓,油厂远月合同销售价格较低,但采购方依旧谨慎。供应角度来看,若大豆正常到港,豆粕后市价格将继续下调。不过需要关注的一点,正值美豆收割关键时期,美国炒作或将继续影响市场。有消息传出,美国部分港口或将停工近2个月。市场又将面临供应紧张局面,豆粕价格或将重拾前期涨势。
(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