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顾
豆粕1月合约走出一根十字星,1月合约价格重心保持在3150元/吨一线,整体上需求支撑不强,下游看空情绪较浓。USDA的月度供需报告体现出强利空,影响着豆类市场,但国内仍处饲料需求旺季,虽旺季不旺但基本的饲料需求尚在。美豆已经在向成本价值靠拢,料在11月前大概率将在950-1050美分/蒲区间运行,豆类市场熊市格局得以延续。上周豆粕成交有显着下降,持仓变化不大,多空目前分歧并不大。
要点分析
美国农业部给出了一份极为利空的9月供需报告,新作单产直接上调至46.6蒲式耳/英亩,新作预估农场平均价下调至9美分/蒲,而出口需求和国内压榨需求的上调则不及市场预期,年度库存消费比高达13%,市场对这一数据持部分怀疑态度。国内豆粕现货市场,前期维持冷淡的成交,因下游看空USDA报告,目前利空部分兑现,长假备货需求料在中旬会有所体现,可考虑参与日内的短多操作。但今年粕类经销商的重创已经着实影响了本年度的现货贸易,需求支撑只能来自于实际饲料消费,因此反弹高度1月合约谨慎看在3200-3250元/吨区间。当下单产利空兑现的背景下,后续的市场关注焦点在15日的FSA面积报告,买1抛5的头寸仍可持有。
国内豆粕市场,今年呈现了旺季不旺的特征,今年双节相隔较远,加之小麦替代玉米严重,降低了3季度的豆粕需求。但我们认为9月中下旬现货需求又能有所好转,加之9、10月到港大豆数量将有显着减少,豆粕1月下行空间有限。
操作策略
操作上,建议继续持有买1卖5的套利头寸,在上周五豆粕放大量成交的背景下,短多者谨慎持有,不可过于乐观。
数据跟踪
1、 美国大豆供需状况
美豆进入新作年份,2014/15年份。新作销售数据继续高于去年同期,呈现出相对旺盛的需求,但这也是由于美豆的低价吸引了更多的买家。目前市场仍处于供应利空的情绪影响下,需求的旺盛暂时被忽略。
8月NOPA压榨数据尚未公布,市场预计将有显着回落。但旧作无论如何都处于一个相对紧张的供需状况下,只是庞大的新作供应足以抵消这短暂的紧张,并实现新旧作供应的过渡。
美豆进入新作年份,USDA9月报告中新作库存消费比上升至13.2%,新作供应的故事仍在延续。但后市的焦点将慢慢从单产中转移出来,而更多向美豆的新作卖兴上转移,即所谓的收割压力。10月以后需求如何将决定CBOT大豆真正走向。
2、国内豆粕供需状况
6、7、8月到港总量在2000万吨左右,整体三季度大豆供应也较为充足。即使在通常的到港淡季8,9月,进口量也可达到1100万吨左右,国内三季度新旧作过渡问题不大。10月以后到港量有所下降,这为后续的需求利多提供一定想象空间。
5、6、7月压榨速度并不迟缓,料后续都能维持在这个水平。压榨利润近期有所回落,这更多来自于油脂价格的下跌,远期美豆船期利润转负。生猪存栏量虽缓步攀升,四季度饲料消费理论上应同比增幅不大,关注猪价反弹幅度,是否足够能刺激养殖户增加投料。
上周豆粕现货成交在USDA报告出台后放出巨量,但根本是前期空库后必然的补库需求。粕类贸易商今年亏损严重,市场下半年或缺乏现货投机热情。关注养殖需求的恢复,9、10月供需未必平静,豆粕难有深跌。
(上海中期周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