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彝良着力实施科技兴粮战略,进一步加大了粮食科技投入力度,在耕种面积一定的条件下实现了粮食丰产丰收。
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提高全县农业生产整体水平,彝良将粮食科技样板建设作为一等大事,坚持向样板要粮、向科技要粮,相应建立了奖励激励机制,将样板建设同领导及干部年终考核挂钩并纳入四项问责和一票否决范畴,有效提高了全县各级和农民办粮食生产样板的积极性。据统计,今年彝良全县共推广两杂良种108.33万斤,完成各级样板41.94万亩,其中玉米25.76万亩,占任务的184%;马铃薯9.13万亩,占任务的114.13%;水稻 2.15万亩,占任务的107.5%;小麦4.9万亩,占任务的163.33%。同时积极创新人员管理机制,实行乡镇、各涉农部门主要领导挂片,科技人员及乡村干部挂乡、挂村、挂社、挂农户、挂地块的责任机制,县乡科技人员捆绑使用,并将3至4月工资实行全浮动,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质量挂钩,切实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力度,指导好了农业生产,据统计全县县、乡、村三级投入农业生产技术人员5080人次,其中县级1560人次、乡级2080人次、村级 1440人次。着力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培训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农民田间学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 为载体,围绕农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并要求每个技术干部开展培训及现场指导农民不少于500人次,截止目前全县共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3800场次21.36万人,发放科技书籍、农业技术资料近19.54万份。
在此基础上,彝良还加大农机具推广力度,努力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共完成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100.03万元,占任务的 100.03%,推广农机具561台,受益农户达493户。同时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开展田间监测50余次,印发“植保信息”21期,开展小麦条锈病、水稻稻飞虱防治现场会10余场次,免费发放农药1万余份,防治技术资料15000余份,成功控制了今年小麦条锈病、蚜虫和水稻稻飞虱多次峰期的危害,确保了全县粮食生产安全。
(友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