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供需关系的转变下,全球粮食库存持续数十年下降,这种背景也让我国管理层意识到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最近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就因应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我国新的粮食增产规划,而这一涉及到国计民生大背景的题材,显然将蕴藏不少相应机会。
在供需关系的转变下,全球粮食库存持续数十年下降,这种背景也让我国管理层意识到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最近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中就因应粮食安全问题,提出了我国新的粮食增产规划,而这一涉及到国计民生大背景的题材,显然将蕴藏不少相应机会。
一、全球持续低库存凸显粮食安全问题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其中提到未来十二年,中国粮食需求将继续呈刚性增长,但粮食增产制约因素增多,产需缺口将不断扩大。而国际市场的谷物贸易量仅为中国粮食消费量的一半左右。另外一方面,全球粮食库存同时也在增产有限和需求提升的背景下连续数十年持续减少,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操控粮食进出口和价格来实现其经济和政治利益的行为也日见增多。
在这种全球背景下,中国的粮食供应很难寄望于有一个较好的国际大环境。更何况以中国的人口规模,如不能实现自给自足,那么自然很容易受制于人。因此,粮食供求是涉及到国计民生根本的战略性问题,也是影响社会安全的关键。与其它大部分问题相比,粮食安全总是摆在首位的,而在全球库存持续减少的现阶段,其现实意义也就尤其凸显出来了。
今年印度遭遇灾害性天气对其粮食问题造成的冲击,则可以给我们足够的警示,粮食增产和保障足够库存,是中国这类人口大国保持稳定的基础所在。
二、政策背景下蕴含的机会
在这一背景下,根据国家规划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5500亿公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500亿公斤。而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坦言,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推进阶段,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粮食和食物安全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规划中提到争取粮食单产水平达到 700斤,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55%.我们可以看到,相关管理层尤其强调单产水平和良种覆盖率,这实际上是在耕地有限和灾害性气候多发的背景下,一种合理并现实的选择。在这一方面,作物种子的改良尤其重要。
而其中重点强调,要积极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玉米(资讯,行情)生产,扩大玉米种植面积;鼓励农民合理释放小麦(资讯,行情)、水稻产能,并必要时通过国际市场进行品种调剂,实现粮食供需品种平衡。这也说明我国农业以后发展是有一定方向性的,是结合国情将玉米、水稻和小麦等粮食作物作为主要增产对象。
三、如何寻找投资时机
从市场预期角度来看,由于库存持续降低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投资者可能对此习以为常,尤其是很长时间内全球没有遭遇过大范围的粮食问题,也让市场的做多预期形成需要一些其它因素的刺激。
目前来看灾害性气候可能让低库存问题更加凸显,成为引发部分粮食供求出现预期转变的因素。而时间上来看,年底全球大部分作物已收割完毕,短期内缺乏变数。但明年一季度是南半球粮食作物播种期,到时如遭遇不理想的气候,则可能由于一些偶发性事件促使一个必然的趋势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