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网站昨日上午发布公开市场交易公告,该行今日通过逆回购向市场注入资金2770亿元,其中7天期1660亿元,中标利率为3.35%;28天期1110亿,中标利率为3.60%。
这一逆回购操作旨在对冲本周即将迎来的逆回购到期年内“洪峰”。据Wind资讯统计,本周(11月3日-9日)公开市场将有5330亿元逆回购到期,是今年以来逆回购到期量最高的一周;周内另有100亿元央票到期,无正回购到期。据此计算,在不开展任何操作情况下,本周公开市场将自然净回笼5230亿元。
不过,在今日进行2770亿元的逆回购后,由于今日到期逆回购回笼资金为3900亿,因此今日央行实际净回笼资金1130亿,若周四不进行操作,本周公开市场的净回笼数字将降为2460亿元。
但据参与投标的交易员预计,预计央行将继续保持较大的逆回购操作力度,在今日的操作之后,很可能在周四继续逆回购操作。
尽管如此,分析人士指出,鉴于逆回购到期量较大,且短期资金面相对宽松,预计全周出现净回笼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央行更倾向于用市场化的操作手段来调控银行间流动性,逆回购操作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常态化工具,并成为当前利率传导机制中的基础因素。
昨日,代表性利率7天Shibor跌9.59个基点至3.3308%,位于近期平均位置,表明资金市场供求相对平衡。
数据显示,上周央行开展了创纪录的5680亿元逆回购操作,全周净投放3790亿元,迅速扭转了财政缴款、逆回购到期与月末因素共同导致的短期流动性紧张局面。
但长江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李伟(微博)认为,近期央行通过逆回购等方式增加了资金投放,外汇流出压力也有所减缓,但是,企业感受的融资环境仍在恶化。
专栏作者郑步春则认为,在市场已经习惯习惯了逆回购、淡忘“降准”之后,由于央行对“出其不意”有相当大的偏好,很有可能进行降准操作。他认为,考虑到最新数据显示银行资金流失及四大行新增贷款增速放缓等因素,投资者可略微提高降准预期。
(中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