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明年,不少经济学家提出,2013年中国经济将回稳,GDP增速可能回升至8%左右,但CPI通胀涨幅亦可能同时反弹,预期宏观政策在延续今年宽松基调的同时,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微调措施,尤其防止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导致换届效应带来的投资过热。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新公布一份研究报告也显示,中国经济对投资的依赖程度过高,如果中国政府打算在未来几年保持当前的增长水平的话,那么出现不稳定的风险就可能加剧。
据国外媒体报道,IMF工作人员就中国投资水平不断飙升的问题撰写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根据经济学家使用的资本产出比理论测算,中国的投资水平业已处于高位,从2007年到2011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中国一直在提高投资增速。
报告称:“根据精确假设,这一时期中国的投资过剩程度或许已达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2%至20%。”报告指出:“尽管考虑到经济起飞大多伴有投资水平提高的情况,但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讲,有证据表明,中国目前处于投资过剩状态。
据估计,中国过去30年的投资标准区间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3%至43%。但实际上,中国的投资波动区间要大得多,为国内生产总值的35%至49%。”
报道指出,IMF进行的有关研究不断强调的一个主题是,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期的延长可能给中国造成严重的内部经济失衡,中国的过剩产能还有可能产生溢出效应从而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
虽然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仍依靠大型投资项目拉动,但个人消费对经济的驱动力已开始逐渐显现。
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在“第四届中华创投家论坛”上说,“在调结构的过程中怎么来协调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这是当前重要的问题。”
厉以宁说,“稳中求进,要增加企业活力、给企业信心、调整结构方面努力,也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从投资为主转向投资消费并重,今天要转到消费为主是不现实的,因为如果要转到消费为主,可能经济增长就一下子要滑到5%,所以还需要投资和消费并重。”
(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