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源 · 手机版APP · 广告服务· 服务介绍· 投稿中心·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QQ群:大豆:52200431 玉米:60102854 食用油:48963353
 会员账号: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粮油信息网首页 > 粮油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我要向中国粮油信息网投稿    


北大荒400亿斤的“农垦答卷”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2-3-14 9:04:06   来源:本网论坛   【

“全国大粮仓,拜托黑龙江”。这是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到黑龙江代表团听取审议时说的第一句话,也一直是黑龙江人的牵挂。
  
  2011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14亿斤,跃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八连增”,3900万人民用行动向国家递交了一份“龙江答卷”。
  
  2011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突破400亿斤,168万垦区人民用“两个领跑”的丰硕成果向黑龙江省委交出了“农垦答卷”。
  
  富饶黑土地,助力国家粮食安全
  
  黑龙江垦区历经60多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拥有168万人口,113个农牧场,高度农业现代化的国有农场群。目前,黑龙江垦区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累计生产粮食5275.4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3864.6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天下粮仓,国富民强。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黑龙江垦区因地制宜,将中央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指示精神“农垦化”,提出并积极贯彻“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一系列有效措施让一个个规划一步步地变成现实,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2011年黑龙江垦区实现粮食总产407.4亿斤,是2005年的1.98倍。2005—2011年,由200亿斤到400亿斤,6年又翻一番;2011年商品粮383亿斤,是2005年的2.12倍,商品粮占全国省际间可调配总量的近1/2。
  
  目前,垦区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7%、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2%和农业劳均生产粮食42.5吨等主要农业生产力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1年场县共建迈出新步伐,完成“三代”(代耕、代种、代收)作业面积4000万亩,为地方增收粮食50亿斤以上,充分发挥了“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综合示范区”的带动作用。对外合作项目质量和引进资金数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垦区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出口升级示范基地。在国内外经贸活动中的影响力显着提升,实现了对外合作全面升级。“走出去”战略继续向纵深推进,垦区境外土地开发面积扩大到150万亩,境外粮食产量达到4.6亿斤。
  
  “耕种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里。”这是黑龙江省委书记吉炳轩在农场视察时对职工生活的描绘,也是对垦区发展的殷切期望。2005—2011年垦区城镇建设总投入达到397.1亿元,其中2011年102亿元,城镇化率达到80%,比2005年提高27个百分点,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8.6平米,超过发达国家初级水平,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演绎了中国规模最大的“造城运动”。
  
  全面发展,让北大荒品牌誉满全球
  
  数字是发展的最好注解。2011年与2005年相比,垦区实现GDP875亿元,增长1.34倍,年均增长16.7%;营业收入突破1200亿元,增长1.73倍;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2.1亿元,增长2.26倍;利润总额10多亿元,增长1.01倍;实现万元GDP能耗0.936吨标煤/万元,降低23.3%,经济发展质量快速提升。2011年垦区农场职工家庭人均存收入16300元,比2005年增长了1.2倍,文化、教育、卫生、社保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路、住、水、能、树、教、卫、文、保、富”“十大”民生工程建设成果丰硕,职工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一组组具体的数字折射出垦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宏伟篇章,创造了发展奇迹的“农垦速度”成为农垦职工幸福指数的“解码器”。“力争粮食总产达到430亿斤。经济增幅达到20%,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3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这是黑龙江垦区2012年的预期目标。2012年是垦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跨越”的决胜年,要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启动“强工”攻坚战,进军世界500强,发展繁荣北大荒文化,创经济建设之业、创社会发展之新、创民生改善之优,全面实现跨越发展的奋斗目标。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农业最终是要工业化的”。垦区要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大农业,必须通过工业化快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物质财富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必须通过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战略升级,创造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联动局面;必须通过工业化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产业链条完整、龙头企业协同、北大荒集团整体参与国际竞争的互动局面。通过实施“强工”战略,以产业兴城、靠产业强镇、抓产业富民,实现生产要素的快速集聚,让垦区人民充分就业,全方位、多层面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实现人均收入翻番增长,在全国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思路决定出路。垦区实施“强工”攻坚战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是:在更好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有效承担起维护国家食品安全的重任,在领跑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使北大荒集团进入世界五百强且位次逐年提高,让北大荒品牌初步享有世界声誉。到2014年,垦区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8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垦区将继续高举现代化大农业旗帜,按照省委提出的“领跑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以2012年、2020年和2047年为时间节点,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核心,建设本体垦区、影子垦区和域外垦区,完成“实现跨越、奋力超越、追求卓越”三步走百年垦区的战略目标。“十二五”期间,垦区将加快构建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城镇体系“三大绿色体系”。到2015年,垦区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营业收入、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要比2007年翻两番以上,全面建成现代北大荒、绿色北大荒、幸福北大荒,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引领带动农村发展,参与国际农业竞争,维护边疆稳定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薪火相传,锤炼文化软实力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几代北大荒人用青春、汗水乃至鲜血、生命培育和锤炼的。农垦总局党委提出以“诚信、务实、创新、卓越”为基本内涵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是北大荒精神在当代的具体体现。“诚信”是当代北大荒人的做人之本,是最首要的人品。“务实”是北大荒人一以贯之的政治品格,是艰苦奋斗精神在今天的具体体现。“创新”是北大荒事业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北大荒人弃旧纳新、自觉求变的内在品质,是“勇于开拓”精神在新时期的体现。“卓越”就是北大荒农垦事业发展壮大的最高价值追求和目标指向,既包含着“北大荒精神”的全部内涵,又具有当今时代的鲜明特征。
  
  北大荒精神是黑龙江垦区独特的政治优势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北大荒人的根基和魂魄,是要靠一辈一辈人的薪火相传来发扬光大的。垦区开发建设的前30 年,前辈们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奠定了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之后的20多年,农垦总局通过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垦区人民的创造活力。
  
  新世纪(002280)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垦区人民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场城镇化,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和全省城乡一体化的领跑者。近年来,垦区着力打造北大荒文化软实力,北大荒品牌价值2005年19.65亿元,2011年276.88亿元,几乎一年翻一番,名次由 2008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第160位上升为2011年的第42位,居农业行业品牌之首,北大荒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中的位次上升到第 79位,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两个领跑”作用不断增强。“北大荒”已成为世界级现代化大农业知名品牌。
  
  北大荒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多元文化特征、现代化大农业特质的先进文化。北大荒文化具有中国特色,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几代北大荒人,在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先创优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北大荒文化具有多元文化特征,是在举国体制下,由复转官兵、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和当地干部,在开发建设北大荒过程中,融合军旅文化、知青文化、闯关东文化和黑土文化,升华而成的优秀文明成果。北大荒文化具有现代化大农业特质,是北大荒人根植于现代化大农业生产实践,在探索和创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模式,统筹推进农业现代化、农垦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打造国际化超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过程中,所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
  
  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精神,是北大荒文化的基本内核。以“诚信、务实、创新、卓越”为特征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是北大荒文化的主要精髓。北大荒文化已成为反映三代北大荒人精神气质、集中北大荒人共同理想、规范北大荒人思想行为的精神家园。垦区将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提高北大荒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扩大北大荒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为垦区跨越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垦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发挥农垦体制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将潜力转化为发展优势,既要不断创新完善农垦体制,又要树立自信,保持农垦体制的相对稳定性,坚定走北大荒之路的信心和决心,从现实出发、从悠久的历史传统出发、从优秀文化融合的必然性出发,不断发展和繁荣北大荒文化,推进垦区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丹珊)

作者:丹珊    来源:本网论坛     编辑:张文莉    讨论:[粮油论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网站简介 | 服务介绍 | 服务协议 | 广告服务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投诉 | 友情链接 | 手机客户端 | Sitemap | 联系我们
客服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入网咨询电话:0451-88001128 88001138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中国粮油信息网 保留所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16号 哈公网监备2301001131
腾讯QQ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投诉: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站中文域名:中国粮油信息网.com 中国粮油信息网.中国

金农网群: 金农网| 农药 | 化肥 | 种子 | 农机 | 粮油 | 畜牧 | 园艺 | 果蔬 | 水产 | 富农网
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grai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