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去年工业和农业大宗商品进口量均创纪录,因临近年底时国内需求反弹,基本未受夏末增长放缓的影响。
中国是全球范围内多种大宗商品的最大消费国,中国对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情况会对全球贸易模式产生很大影响。
周四公布的数据凸显出更广泛的宏观经济数据表明的趋势,即中国制造业和工业活动复苏,而且国内食品需求也稳步增长。
中国海关总署周四公布,中国12月份铁矿石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7,090万吨,同比增长10.7%,进而推动去年全年进口量达到7.436亿吨,创纪录新高。
钢铁指数(The Steel Index)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写道,中国主流矿石产品的港口库存越来越难获得,因而推动价格飙升。该机构指出,通常用于制造业的扁钢需求好于建筑钢材。
钢铁指数的数据显示,铁矿石价格已经较去年9月初的低位累计上涨了70.5%,至每吨156美元左右。随着中国制造业活动复苏,港口库存已经从去年夏末的逾1亿吨降至8,000万吨左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hina Federation of Logistics and Purchasing)上周公布的中国12月份官方非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上升,在上个月两项类似指数公布后进一步显现经济复苏迹象。
中国11月份工业增加值也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0.1%,超过了15位经济学家此前给出的预期中值9.8%。
花旗集团(Citi)分析师Scarlett Chen表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结束后,投资者、交易员和矿商都转为看好未来前景,这对2013年(尤其是农历新年之后)的材料需求预期构成支撑。
海关总署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铜、铜合金和铜半成品进口量也达到创纪录的465万吨,较2011年增长14.1%。
12月份铜进口量较11月份减少24.5%,较上年同期减少33%,至341,211吨。这或许表明,由于在此之前的几个月进口量大幅增长,因此保税仓库铜库存相对较高。
中国国内铜产量也随着需求回暖而增长,11月份产量触及纪录高位。
中国去年农业大宗商品进口也大幅增长,原因是国际市场谷物价格较低促使中国企业进口玉米、小麦和大米,而国内强劲的动物饲料需求也对大豆进口构成了提振。
数据显示,2012年大豆总进口量增长11.2%,达到创纪录的5,838万吨;食用油进口增长29%,达到创纪录的845万吨。
此外,小麦、大米和玉米等谷物进口量也较上年增长了一倍多,至1,398万吨,不过进口量仍然只占中国约5.5亿吨粮食年消费量的一小部分。
12月份大豆进口量总计589万吨,创下2010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原因是在去年8月份价格触及纪录高位时进口商推迟了部分大豆进口,之后在最后一个季度提高了进口量。
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hina National Grain & Oils Information Center)本周表示,考虑到农历新年因素,1、2月份大豆进口量可能下滑。该机构表示,今年大豆进口增速料将低于去年。
(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