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2012年大豆预期报告频频“变脸”,忽高忽低的大豆价格让我省油脂企业陷入不开工赔钱、开工更赔钱的艰难地步。然而,作为省内油脂加工领头羊的九三油脂却在2012年实现产值320多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20%。逆势增长的背后,究竟有何秘诀?记者前往九三油脂探秘——
推陈出新——“同一生产线下出不同的蛋”
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的惠康食品公司是九三集团下属的一家大豆深加工企业。记者曾因非转基因大豆问题多次采访过这里。采访前与他们进行沟通,听闻来意后,惠康的工作人员说:“正好,我们有新东西给你看。”一到惠康,工作人员就把记者请进了车间。车间还是原有的车间,生产工艺也没啥新花样,只是流水线上的油瓶子变小了。“现在的小夫妻都讲究食用新鲜油,这种1.8升包装的大豆油非常符合他们的要求。”工作人员解释后,忙带着记者去参观另一条生产线。“还有新品?”记者正疑惑,就看见了包装生产线上一个个呈浅黄色的玻璃油瓶传送过来,商标上印着“九三稻米油”字样。
“这是新生产线?”“不是,稻米油的加工工序和大豆油类似,只是预处理不同,所以生产线不用大改就可以通用。”九三集团党委副书记岳钰钧告诉记者,稻米油是在今年春天刚开始规模生产的,价格比普通大豆油高很多。而稻米油仅是近些年“九三”推出高端食用油中的一种。
“‘九三’以做大豆油见长,其实像稻米油、核桃油、玉米油这些食用油工艺都相似,利用已有的生产线,我们生产了核桃油、亚麻油等多个品种来满足顾客需求。”
立足优势,做更好的自己
“九三”在黑龙江是个响当当的名片。有人说,它的成功不可复制。国有企业,多钱善贾,长袖善舞。但在听“九三”人讲述企业转型的经历后,我想起一个故事。
一个从小就被病魔夺去肢体平衡感和发声能力的女孩儿,昂然面对生活中异样的眼光,努力学习,终于获得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在一场演讲中,有人问她:“有没有怨恨过?”这个女孩嫣然一笑在黑板上写下:“我好可爱!我的腿很长很美!我会画画、写稿!我还有只可爱的猫……”
对于这种推陈出新,岳钰钧说油脂企业就要想方设法赚足油水。简单一句话:“用同一个生产线下不同的蛋”。
顺势而为——“沿海建厂年加工能力1100万吨”
去年6月美洲干旱之声不绝于耳,美国农业部连续数次调低大豆市场供应数据。省大豆协会秘书长王小语透露,我省油脂企业通过临储拍得大量大豆,保守估计在5亿元左右。按回落后的大豆价格计算,企业每加工一吨要赔400元。由于大豆储存在国有粮库,如果不履行提货合同,每吨要缴纳220元罚款。加工不加工全赔钱。
“‘九三’在嫩江、北安等地还有四个油脂加工厂,去年冬天都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惠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宝臣说,即使坐拥大豆主产地,九三油脂也面临开工难。近年来我省大豆种植面积逐年萎缩,2012年省内大豆播种面积不到3600万亩,比上一年度减少了1000多万亩。而且豆农惜售,观望等价,收购大豆越来越难。“去年全省大豆产量不足400万吨。‘九三’拥有270万吨的加工能力,实际上只加工了100多万吨大豆。进口大豆到港的价格都比黑龙江便宜。从2004年开始,我们就看出了中国大规模进口大豆已不可逆转,只能顺势而为。”岳钰钧说。此后“九三”做出了一方面坚守国产大豆加工,一方面沿海投资建厂加工进口大豆的决定,油脂加工项目先后在天津、大连、广西落地,目前“九三”年油脂加工能力达1100万吨。
多腿走路——“目标锁定400亿元”
在“九三”的办公大楼里,研发中心实验室是个特别部门——摄像监控、门禁全副武装。工作人员身穿白大褂,身处瓶瓶罐罐中,好像置身化学试验室,这里却弥漫着一股豆香。“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食品的稳定性,可以算是‘创意厨子’吧。”研发中心吴志光是个年轻的小伙子。“九三”新出品的“芳邻豆乳”曾困扰于磷脂在豆乳中难以稳定,攻克这一难题曾让吴志光和他的同事们绞尽脑汁。如今,“芳邻豆乳”已经走向市场,凭借丰富的营养和醇厚的口感将传统意义的豆浆卖到了5元的“高价”。
“九三”投资一亿元建立的无菌豆腐生产线也是深加工的一种尝试。定价3元的无菌豆腐比传统手工豆腐还贵,很多人怀疑是否有销路。可是由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无添加豆腐一上市就征服了消费者。“我们主打的就是‘无添加剂’这个概念,在哈尔滨、大庆和齐齐哈尔销路非常好。”岳钰钧说。“九三”研发的大豆精制食用油、大豆胚芽油、大豆异黄酮、大豆卵磷脂等20多个附加值高的新产品都已成为开拓市场的利器。
加工与贸易、期货与现货、内陆与沿海、初加工与深加工相结合的“九三”,在2012年销售收入达320亿元,比上一年度高出20%。2013年,“九三”的目标是400亿元。多条腿走路的“九三”正在自己规划的路程上,大踏步地前进。
(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