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源 · 手机版APP · 广告服务· 服务介绍· 投稿中心·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QQ群:大豆:52200431 玉米:60102854 食用油:48963353
 会员账号: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粮油信息网首页 > 粮油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我要向中国粮油信息网投稿    


2014年货币政策可能面临两难局面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4-1-7 8:58:02   来源:证券时报网   【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天津滨海新区考察时强调,2014年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我们有条件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金融市场总体稳定。要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流动性,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坚定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支持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李克强的讲话对2014年货币政策定了调:保持适度流动性。在笔者看来,“保持适度流动性”,是在2014年国内外复杂多变的情势下,要达到2014年经济平稳运行,必须把控好流动性的尺度。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将易升难降

  目前,国内对于中国经济下行普遍感到担忧,市场尤其担心,在持续的债务压力和经济转型之下,中国经济2014年的情况可能很糟糕。不过,在笔者看来,这种担忧可能过于悲观了。但我们对2014年经济工作不能掉以轻心,2014年中国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将易升难降。

  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主要是三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实体经济自身。近年来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二元化”问题较突出。受产能过剩困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续20个月同比负增长,2013年前11个月同比负增长2%,由于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6%,实际融资成本相当于8%,而同期百城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0.99%,快速上涨的地价和房价以及看好未来的预期,使房地产业对利率水平不敏感,吸引各类资金持续流向房地产行业,结果必然是其他行业感到“融资难、融资贵”。

  其次是影子银行体系。它的快速膨胀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推高了融资成本,大量最终由银行兜底的项目绕道信托、证券、基金等通道,银行风险没有分散,同时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再次是银行。银行负债成本持续攀升必然推高贷款利率。金融脱媒使银行活期负债比例持续下降。2011和2012年,企业和居民活期存款占比分别为48%和42%,2013年前11个月进一步下降至39.6%。同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一路走高。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在20%,准备金利率为1.62%,10多万亿元的低息准备金也推高了银行成本。

  流动性中期呈现紧平衡

  是大概率

  2014年经济工作难度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究竟是偏松还是偏紧,将极为考验调控艺术。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以来,主流意见认为,2014年中国资金紧张的格局难以根本扭转,市场流动性中期呈现紧平衡仍是大概率方向。出现这种可能,是去年年中“钱荒”之后年底又出现“钱紧”带给人们的暗示。现在看来,2014年的货币政策基调在表态上保持不变,实则可能会出现“中性偏紧”,因此,短期内很难改变资金紧张的局面。不过,就在人们普遍担心“钱紧”之际,2014年还可能出现流动性泛滥的情况。这种预测,是由人民币汇率变化带来的。2014年人民币汇率将由单边升值步入所谓“双边波动”的阶段。如果“双边波动”被开启,国内市场可能再现流动性泛滥的局面,原因在于汇率浮动幅度扩大,可能使一些投资内地资本市场的国际游资,借助汇率波动频繁退出实现套利,使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加剧。此外,如果中国央行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合理区间内,需要卖出人民币,这就等于向市场注资,又需要发行央票来收回剩余的流动性,这一冲销行动如果操作不及时,就有可能资金泛滥,并推高通胀。

  去杠杆化是一场持久战

  应对货币政策的两难局面,关键在于引导资金更多进入实体经济并不断进行去杠杆化。可以预期,中国经济的去杠杆仍将持续,这并非短期内就可见效的一项工作。不论是化解产能过剩,还是治理地方债,抑或规范银行同业业务,都是一场“持久战”,除了“面上”的监管,还需要推动“里子”的改革。

  当然,正如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所言,中国金融要迈上新的台阶,要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必须深刻认识实体经济部门的内生性金融要求,改变只有金融机构才能从事金融活动的监管意识,将票据发行、债券发行、股票发行等“金融权”归还给实体经济部门,才能形成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部门互动的金融创新发展新格局。央行行长周小川最近也表示,要进一步推进改革,为金融创新扫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金融“国十条”后,中国金融改革的原则性方向就已经大致确定了。周小川行长的表态,更加细致地阐述了央行推动金融改革的逻辑,给出了金融支持经济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具体思路,从中我们可读到不少可能的政策安排与制度创新来。

(证券时报网)


作者:证券时报网    来源:证券时报网     编辑:丁宁    讨论:[粮油论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网站简介 | 服务介绍 | 服务协议 | 广告服务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投诉 | 友情链接 | 手机客户端 | Sitemap | 联系我们
客服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入网咨询电话:0451-88001128 88001138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中国粮油信息网 保留所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16号 哈公网监备2301001131
腾讯QQ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投诉: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站中文域名:中国粮油信息网.com 中国粮油信息网.中国

金农网群: 金农网| 农药 | 化肥 | 种子 | 农机 | 粮油 | 畜牧 | 园艺 | 果蔬 | 水产 | 富农网
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grai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