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王新奎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迎来挂牌一周年。作为自贸区总体方案设计的参与者,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总裁王新奎重温了方案的设计背景并作出了评价,认为自贸区“以开放倒逼改革”仍未破题。
在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主办的“自贸区建设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论坛上,王新奎的主题演讲中称,自贸区在很多领域都迈出了过去都不敢想的第一步,但离“破题”尚远,需要继续坚持以开放倒逼改革,才能如日前李克强总理视察自贸区时所言,“有大未来”。
王新奎认为,在2008年进入危机之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规则谈判的平台开始转移,多边平台开始调整,WTO趋于边缘;规则谈判的重心发生转移,从20世纪的传统议题转向21世纪的新议题,如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公平贸易取代了自由贸易、经济标准向价值标准转换等。
王新奎提出,上海自贸区一个最根本的任务是,通过自贸区的窗口、测试平台来推出一系列的用开放倒逼改革的措施,特别是营造国际化、法制化、公平高效的营商环境。这意味着中国适应全球角色转变的新的开放,从被动的既定规则适应者转向规则的参与者。中国特色的规则需要先在国内试验、改革,才能转变为适合经济全球化的规则,让发达国家可以接受。
王新奎将这种转变称为“新开放观”。“我们过去的开放是以开放促出口、以出口促增长。现在的开放观是以开放促改革,这在自贸区有待破题。”他表示。
回顾过去一年,王新奎称,自贸区作为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压力测试平台,从三方面入手做出了努力。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从事前审批为主转变为事后监管为主;二是实行外商投资准入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式管理;三是推进金融和海关监管制度创新,提高贸易的投资便利化的程度。
对于不断缩减却仍显冗长的负面清单,王新奎坦陈这方面的创新不易,但还是高度评价了自贸区的努力。“目前政府管理体制的透明度不佳,导致大量的时间消耗在管理系统内,也很难有
新突破,”他说,2014年负面清单尽管做得不完善,但是这一步迈出去是很不容易。
(孤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