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是第35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社会保护与农业: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活动主题则是“兴粮惠农进万家”。粮食日的到来让爱粮、节粮的话题被再度点燃,而作为粮食大销区的禅城,已基本没有粮食种植。
禅城是如何确保这些外来粮食的安全?记者采访禅城区储备粮管理中心,带你一探究竟。
作为佛山市的中心城区,禅城区粮食对外依存度极高。目前禅城有100多万人口,每年用粮需求为25万吨,粮食主要依靠区外调入和部分进口解决,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领域的监督检查显得十分重要。
禅城区储备粮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禅城的粮食来源,主要来自湖南、江西、广西、湖北等省和本省江门市等地。“在入货前,我们都会有严格的把关,对每个品种进行采样检验,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等化学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禅城区。”该负责人表示,在流入市场前,还对粮食作进一步检测,增加了杂质、水分等物理检测项目。
禅城区执行粮油检测的是区粮油检测中心。该中心分析化学高级工程师赖长生表示,截至去年为止,该中心累计投入400万元,购置了80多台设备,检测能力达到85个项目391个参数,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粮油检测中心。该中心负责对全市储备、军用等政策性粮油以及嘉惠粮油店的粮油进行检测。目前,检测中心已把范围扩大到社会用粮,通过检测的店铺以及大型超市的大米都是“放心粮”。
除了国家级的粮油检测中心,禅城还有着嘉惠粮油连锁这个“放心粮店”品牌。嘉惠粮油负责人、禅城区粮油企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陈国强表示,质量和诚信是嘉惠的“生命”,店里所有的粮油均需通过质量“三把关”后方可投入市场。
在每一次购进大米之前,嘉惠粮油会组织人员到产地了解情况。“我们会考察当地的空气、水、土壤等方面的污染情况。”陈国强表示,嘉惠的质量从产地抓起,实现了农超对接和产销对接,减少了流通环节可能带来的渗假行为。过了产地关后,粮油产品还要经过地方质监部门的检查,出具产品合格证、产品检测合格证后才可踏过嘉惠的“门槛”。
进了门还不等于可以直接对市民销售,在这之前,嘉惠共50个品牌上千个品种的产品必须得经得起禅城区粮油检测中心的“考验”。其中,既有质量的检测,包括水、杂质、黄粒等含量检测;也有卫生检测,涉及了多种化学指标。目前,嘉惠的顾客群覆盖了全区近三成市民,成为“安全”“诚信”的模范。
(黄群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