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源 · 手机版APP · 广告服务· 服务介绍· 投稿中心·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QQ群:大豆:52200431 玉米:60102854 食用油:48963353
 会员账号: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粮油信息网首页 > 粮油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我要向中国粮油信息网投稿    


保障粮食供需平衡 “三量”应同步增长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5-12-15 13:17:36   来源:央广网   【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了2015年粮食产量的公告,数据表明,2015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62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440.8万吨,增长幅度2.4%。

  粮食增产本是可喜之事,但在前两天举办的全国产粮大县投资创新高端论坛上,农业专家们却普遍表示了对今后稳粮增收的担忧。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认为,在我国粮食实现连年增长之后,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忽视粮食生产、减少农业投入的苗头倾向,特别是进入秋天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区玉米小麦价格呈现出不同程度下跌,已影响到农民明年种粮的积极性和意愿。如若再有自然灾害等抑制粮食增长的因素出现,将极可能逆转目前我国粮食生产的良好势头。

  粮稳则天下安,但是目前我国粮食生产呈现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的现象,很多地区粮食生产出来后都被存放在国库中,甚至有部分粮食最终变成陈化粮而被丢弃。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要加大粮食生产和投入力度呢?

  对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常青指出,我国粮食消耗量其实是在逐年递增的,因此保障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仍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首要前提。

  任常青:今年是比较特殊的,因为今年的粮食价格下跌,出现了收购和销售之间的价格方面的倒挂,有些粮食就出不去,这可能是市场因素影响了需求方面的减少。

  现在来看,粮食产量已经连续12年增加,已经说明我们的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性还是比较高,但是从长远来看,稳定性还是需要加强的,遇到不好的天气,也能够使粮食产量得到保证。

  尽管现在“三量齐升”,但是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我们必须还得把生产量提上去。因为从大方面来说,如果生产量保持微小的增长,或者保持平衡,那么主要还是要靠进口,靠储藏。把每年产能的一部分作为储藏,另外有一部分进口。所以总的需求和总的供给之间要达到均衡,“三量”还是必须要同步增长的。因为需求必须要由“三量”来供应的。

  对于农民来讲,生产粮食大部分原因是为了换取经济效益,可当前我国800个产量大县中,国家级贫困县却超过100个,还有不少产粮大县同时是经济穷县、财政小县,粮食产量与县级财力的“粮财倒挂”现象十分明显。改变,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正在经历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轮结构调整,此时更需要警惕农民和市场所谓“压低产量”的想法。资料显示,1985年我国曾进行了第一次农业结构调整,随后出现了粮食产量连续五年徘徊的局面,最后造成了供应不足、粮价连续上涨的结果。1998年起,我国粮食生产进行第二次结构调整,农民种粮意愿再次下降,粮食播种面积连续6年减少。2003年恰逢全国持续高温和严重天气灾害,当年全国粮食大幅度减产。

  在这种背景下,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调整,到底还要不要进行?如何避免前车之鉴?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常青认为,必须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以利润来稳农心。

  任常青:还是要对粮食主产区加强政府的财政投入,一是,对农业生产方面,生产能力提高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大投资力度;二是,粮食主产区可以通过发展绿色产业,把“一二三产业”作为产业链,粮食主产区还是可以通过加工、销售等方面提高粮食的附加值,通过市场的力量,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增加农业的附加值。

  现在生产成本已经是很高了,原因是劳动力成本比较高,土地成本也比较高,带来了农业生产竞争力较差、较低。现在劳动力成本降低比较困难。土地的租金一年比一年高,这就是使得粮食生产的成本基数很难降下来。

  那么现在要做的就是,一方面通过规模经营来提高规模效应,使得单位成本降下来,另一方面是依靠科技进步,需要包括优良品种,先进耕作技术,农业机械等方面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通过这种方式来降低成本。

(央广网)


作者:央广网    来源:央广网     编辑:jianxi3    讨论:[粮油论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网站简介 | 服务介绍 | 服务协议 | 广告服务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投诉 | 友情链接 | 手机客户端 | Sitemap | 联系我们
客服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入网咨询电话:0451-88001128 88001138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中国粮油信息网 保留所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16号 哈公网监备2301001131
腾讯QQ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投诉: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站中文域名:中国粮油信息网.com 中国粮油信息网.中国

金农网群: 金农网| 农药 | 化肥 | 种子 | 农机 | 粮油 | 畜牧 | 园艺 | 果蔬 | 水产 | 富农网
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grai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