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源 · 手机版APP · 广告服务· 服务介绍· 投稿中心·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QQ群:大豆:52200431 玉米:60102854 食用油:48963353
 会员账号: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粮油信息网首页 > 粮油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我要向中国粮油信息网投稿    


应对目标价格改革及早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5-12-29 8:30:48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粮食局   【

  我国粮食产量高、进口量高、库存量高的“三高”问题出现,不少地方“卖粮难”重现等问题接踵而至,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我国普遍存在粮食种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最终要在粮食流通政策上做文章。实行目标价格,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应对目标价格改革,农民要未雨绸缪,及早在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在“加”、“减”、“乘”上下功夫。

  增加有机、优质粮食种植面积

  粮食好销不好销,品质很重要。

  近年来,红极一时的吉林省无常大米之所以畅销,就是因为无常大米品质好。本来年产只有100万吨的无常大米,市场上却有1000多万吨的销量。真假难辨,以至于吉林省政府最近出台了一系列“打假”措施。

  市场经济时代,在粮食供应相对充裕的背景下,消费者对粮食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在当今科学技术水平之下,我国已经成功地解决了粮食的产量问题。粮食的最高产量,小麦已经突破1500市斤、稻谷突破2000市斤、玉米更是突破2500市斤。粮食产量的突破,值得大书特书。但是,粮食质量的问题却与产量相比,进展缓慢。

  纵观市场上畅销的粮食品种,无一例外都是优质粮食品种。我国南方黄华粘、中国香稻、丝苗米等国家一级稻米,东北生产的长粒香稻米、粳稻米等,即使在当今“三高”之下,依然畅销无阻,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河南省延津等地生产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远远不够国内消费,不得不从国外大量进口。

  除了对粮食的内在品质要求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消费者,对粮食的种植方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施化肥、不打农药,运用传统方法,使用农家肥、生物防治病虫害所生产的有机、绿色、无公害粮食,成为了消费者首选的粮食品种。

  在消费者有充分选择余地的时代,消费引导生产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生产者,农民在种植粮食的时候,必须要看看消费者的脸色。要根据消费者的变化需求,来调整粮食种植结构。引进、培育新品种,改变种植方式,生产有益于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有机、绿色、无公害粮食。既使生产的粮食畅销,劳动成果及时得到转化,再生产顺利进行,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放心的粮食产品,满足社会需求,避免损失浪费。

  减少产量过剩粮食种植面积

  在当今我国粮食“高库存”中,有些粮食品种是相对过剩的。

  从2012年开始,玉米取代稻谷,成为了我国第一大粮食品种。玉米种植面积之所以快速增长,就是国家临时收储政策的高强度刺激作用。

  2008年,国家在东北玉米主产区实行临时收储政策。从当时每市斤平均0.75元,逐渐提高到2014年1.12元,7年时间提高了49.3%。

  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的大幅度提高,不仅大大高于国内市场价格,也远高于国外玉米市场价格。今年国家不得已将玉米临时收储价格调低至每市斤1.00元后,市场价格应声大跌。不少种植玉米的农民从前几年利润颇丰,到现在本金不保,叫苦不迭。

  除了玉米之外,有些地方不适应市场的小麦、稻谷,也有类似的问题。远高于市场价格的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的粮食,在低价位国际粮食涌入国内市场的格局下,高库存理所当然。

  如果国家一旦实行目标价格,没有政策性收购政策的保护,农民种植的粮食将会“束在高阁”,“待在家中”无人问津。因此,减少过剩粮食的种植面积十分必要。

  间作套种提高单位面积乘积

  在粮食种植面积调整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农民种粮收入不断提高呢?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稿)》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低,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明显的背景下,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既有利于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平衡粮食供求矛盾、稳定农民收入、减轻财政压力。

  在落实中央决策精神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粮食生产的间作套种,提高单位面积的乘积。

  间作套种过去是,将来仍然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不少地区,间作套种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稻虾共养”、“稻鱼共养”、“稻鳖共养”、“粮菌间作”、“粮菜共生”等等,不仅改善了地力,减少、甚至不使用化肥、农药,增加了有机肥,改善了生态环境,生产出有机粮食,而且大大的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现有的生产实践证明,间作套种、共生共养等办法,既能够生产优质的粮食,又能够生产优质蔬菜、菌类、水产类产品,一亩地的收入是单纯种植粮食的数倍。

(龚锡强)


作者:龚锡强    来源:湖北省襄阳市粮食局     编辑:jianxi3    讨论:[粮油论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网站简介 | 服务介绍 | 服务协议 | 广告服务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投诉 | 友情链接 | 手机客户端 | Sitemap | 联系我们
客服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入网咨询电话:0451-88001128 88001138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中国粮油信息网 保留所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16号 哈公网监备2301001131
腾讯QQ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投诉: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站中文域名:中国粮油信息网.com 中国粮油信息网.中国

金农网群: 金农网| 农药 | 化肥 | 种子 | 农机 | 粮油 | 畜牧 | 园艺 | 果蔬 | 水产 | 富农网
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grai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