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我县中低山一带的马铃薯(洋芋)已普遍出苗现行,生长状况良好。日前,记者从县农委获悉,经过农民朋友去冬今春的前后忙碌,到3月下旬,我县马铃薯全部栽种完毕,种下种薯1.52万吨,播种面积达19万亩,基本与往年持平。
马铃薯、玉米、红薯并称为我县传统农业的“三大坨”。马铃薯主要分布于海拔700米至1100米之间,是我县的主要粮食及饲料作物之一,占全年粮食产量的40%,因此,马铃薯的产量对全年粮食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由于立春较早,气温较高,春耕春播也早于往年。为此,县农委按照“技术到位、人员到位、资料到位、物资到位”的要求,及早启动了相关农服工作。其中,在年前,县农委统筹安排农技人员到各片区,在不影响农民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通过召开院坝会、走进田间地头,向广大农户传授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管理等方面的改良技术。
“采用新的技术进行耕种,有利于减少农民投入,增加产出。”县农委农技站站长沈云树介绍,除了定期培训、不定期实地指导去推广农用技术,县农委还通过发布农情信息,及时提醒和告知农民如何开展季节性管理劳作。
搞好晚疫病防御工作,是马铃薯是否稳产、高产的关键。“去冬以来,我县着力加强了种薯换代力度,通过引进脱毒种薯、中高山梯级换种等方式,基本实现了全面换种。”沈云树介绍,通过种薯换代,提高种薯质量,有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抗病毒能力。
据介绍,目前,我县利用“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预警系统”,可实现随时掌握真菌对田间的浸染情况,提前做好防疫安排;同时,我县还适量储备了农药,以快速应对疫情。
“通过实施种薯换代、测土配方施肥、强化田间管理、高产示范带动等,我县马铃薯能够保证稳产。”沈云树测算,今年我县预计产出马铃薯14.25万吨。
另外,沈云树还透露,目前我县已引进一家马铃薯加工企业,计划今年6月投产,通过生产马铃薯粉类制品,解决我县马铃薯的销售问题,带动广大农民增收。
(城口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