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主攻重点对象。突出抓好粮食规模生产主体,以适度规模为导向,将省、市、区各类补贴统一归并为规模种粮补贴,用于扶持种粮大户等规模化主体,起补面积提高到复种50亩以上,鼓励粮食规模生产主体多种粮、种好粮;突出抓好粮食生产服务主体,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对为散户提供水稻机械化统一育插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达到一定服务面积的粮食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给予适当补助。预计今年用于粮食生产的补贴达600万元以上。
二是主攻高产创建。继续实施水稻高产创建工作,确保实现水稻单产不断提高。目前,全区建立早稻高产创建示范方(片)9个,面积3850亩,其中省级千亩高产创建示范片3个,面积3040亩;落实单季晚稻、连作晚稻示范方6个,面积12100亩,其中部级单季晚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面积11300亩。
三是主攻关键技术。在全市率先开展水稻精量直播机和农用植保无人机试验应用,解决水稻种植环节“用工难”问题,加快农业领域“机器换人”进程。大力推广应用粮经结合、水旱轮作、农牧结合等“千斤粮万元钱”高效农作制度和生态种养模式,千方百计挖掘稳粮扩面、增产增效潜力。今年,推广“西兰花/笋菜—早稻”等高效农作模式1.2万亩,预计全区粮食播种面积8.1万亩,与上年基本持平。
(浙江农业信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