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21日晚间消息,据《巴伦周刊》报道,对新兴市场的货币来说,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夏季。自八月以来,马来西亚令吉暴跌了10%;印尼卢比下跌了6.3%;印度卢比下跌了2.6%,人民币贬值了2.5%。
理论上来说,一国货币的贬值可以刺激出口。
然而,任职于汇丰银行的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纽曼对此表示怀疑,特别是那些“高度信贷密集型”国家。推理如下:如果一间公司依靠银行信贷去进行出口贸易,快速下滑的汇率会造成地方银行无法正常运转,因此到了最后币值下跌将无所助益。
纽曼写道:
“由于在绝大多数新兴市场中,资本具有高度的跨境流动性,急剧下滑的汇率会提升当地市场利率(即使央行维持其不变)。借贷成本由此上升。但再仔细想想就会发现更微妙的影响:一国货币币值的骤降使人们担忧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因而将风险偏好定于基准利率的增长之上(通常是政府债券造成的)。借贷量因而受到比人们一般从利率变化中会预计的更大的影响。”
在此一背景下,不是每一个国家都会承担相同的后果。例如中国就有足够的能力去减弱资本控制带来的影响,结果是,“在中国大陆,币值变动与资金环境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相比之下,马来西亚令吉的暴跌很可能已经造成金融状况的显着收紧,因为“在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相对来说是信贷密集型的”。印度尼西亚的情况较马来西亚好,因为印尼总的债务水平比马来西亚低得多。而印度的状况也不算糟糕,这是由于印度卢比最近的下跌已经缓和多了。
自八月以来, iShares MSCI印度尼西亚ETF净值下跌了17.9%,the iShares MSCI 马来西亚ETF净值下跌了13.7%, iShares MSCI印度ETF 净值下跌了10.1%,iShares MSCI 新兴市场ETF净值下跌了8.9%, Vanguard FTSE 新兴市场ETF净值下跌了10.3%。
(晓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