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粮食供应不仅充分满足了本市居民消费需求,而且销售出省贸易粮60万吨。3月8日召开的2016长沙市粮食工作会议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市收购原粮共计425万吨,其中,收购最低价粮食115万吨,带动农民增收3.5亿元以上。积极实施农户科学储粮,累计配置储粮装具3.3万套,累计为农户储粮减损1680吨。
长沙市粮食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旭介绍,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推动粮安工程,长沙粮食流通能力和水平走在全省前列。以四县(市、区)收储库点为基础、以湖南粮食集团为主体的环洞庭湖跨区域粮食收储体系基本建成,省会粮源保障和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以金霞粮食物流园为中心的粮食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建设了粮食专用铁路,打通“北粮南运”物流通路,霞凝港金霞作业区码头一期建设已完成,配套建成了一批粮食物流和加工园区,基本形成了立足长沙、覆盖全省、方便快捷、运转高效的粮食物流体系;以确保原粮质量安全为重点的粮食质检体系进一步健全,从源头保障粮油食品安全;主动作为,大力推进实施“放心粮油”工程建设,2015年末,长沙“放心粮油”网点已达62个。
通过引导扶持有特色、有潜力、有前景的优质企业发展,为全市粮食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其中湖南粮食集团成立五年来,总资产从30余亿元增长到近百亿,销售收入从不到10亿元增长到过60亿元,拥有20多家全资、控股分(子)公司、1家上市公司、5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中国驰名商标,已成为集粮油储备、加工、中转物流等业务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粮食企业。“十二五”期间长沙市粮食行业销售收入由62亿元增长至163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162.9%;完成利税由0.85亿元增长至2.64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210.6%。
会议认为,“十三五”时期既是长沙全面落实粮安工程,破解供求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的攻坚期,又是长沙粮食产业实现由“粮”到“食”转型升级的冲刺期及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期。要抢抓国家供给侧改革的重大机遇,着力优化产能、补齐短板,奋力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冲刺。要着力抓好长沙粮食安全保障制度体系建设,切实增强省会担当。全面推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在长沙落实,建立起市县两级共同负责的粮食安全保障机制。以继续推进粮安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市域内以金霞粮食物流园为中心,区县粮食物流园为节点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强配套设施提质和管理运营能力提效,基本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统一开放、方便快捷、流通顺畅的粮食物流体系。打造以湖南粮食集团为龙头的现代粮食产业集群,提高长沙粮食产业经济质量、增量和效益。基本完成长沙“放心粮油”工程,“放心粮油”供应体系实现城乡全覆盖,从源头上把控好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提升长沙粮食服务“两民”的能力和水平。
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廖健在讲话中指出,“十二五”以来,长沙市粮食系统为保障省会粮食安全、维护粮油市场秩序、壮大粮食产业,促进长沙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十三五”对长沙发展至关重要,全市粮食系统要紧跟方向、主动作为,为服务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业绩。一是大力实施粮食产业倍增工程,勇做建设能量更大长沙的主力军。二是大力实施产业多元化工程,开辟建设实力更强长沙的新战场。三是大力实施粮库提质工程,奏响建设城乡更美长沙的协奏曲。四是大力实施粮安工程,织密建设民生更爽长沙的安全网。粮食是人民群众必需的基础性生产生活物资。在储备粮总量管理上,必需踩住底线,不能出现安全问题;在质量管理上,必须从源头把控住口粮绝对安全的红线;在供应管理上,要加强粮油应急加工、运输、网点建设和条块衔接,确保在任何时候都要加工得快,运输得顺,供应得上。
廖健强调,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市粮食系统要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要切实抓好粮食收购。二是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三是要大力加强储备粮管理。四是要努力加快粮油供应体系建设。五是要持续助推粮食产业发展。六是着力强化党风廉政建设。
会议由长沙市政府副秘书长王体泽主持。
(孙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