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湖北省棉花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收购价格大幅下跌,农民植棉效益下降。预测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较大,将直接影响棉花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期已经来临。
一、2014年度棉花生产成本及植棉效益分析
(一)棉花种植成本攀升。据鄂州市物价局成本调查监审分局对农调户2014年棉花种植成本抽样调查显示,棉花生产总成本增加。2014年每亩总成本为2104.82元,比2013年的1782.15元增加322.67元,增幅18.11%。一是物质与服务费用增加。每亩物质与服务费479.76元,比2013年446.86元增加32.9元,增幅7.36%。主要原因是化肥用量增加,据调查户均每亩化肥折纯用量52公斤,比2013年的39.68公斤增加12.32公斤,增幅31%。二是人工成本大幅增长。据调查2014年每亩人工成本为1560.06元,比2013年1270.29元增加289.77元,增幅22.81%。主要原因是工价及用工天数同时上涨,2014年劳动日工价78元,比2013年70元增长11.43%,家庭用工天数19.48个工作日,比2013年18.15个工作日多1.33个工作日,增幅7.33%。
湖北省棉花种植大市——天门市2014年棉花每亩总成本为2728.34元,比2013年的2261.63上升20.64%。其中人工成本上升幅度较大,2014年每亩人工成本达到2163.83元,比2013年的1672.65元上升29.37%。还有湖北省棉花主产区之一的钟祥市2014年每亩棉花生产总成本为1729.11元,比2013年上升11.49%。
(二)农民植棉效益下滑。一是农民植棉继续出现亏损。鄂州市农民植棉亩平净利润为亏损753.85元,比2013年的亏损389.28元增加364.57元,净利润减幅93.65%。二是农民植棉比较效益下降。钟祥市2014年农民植棉与种植中籼稻、花生、芝麻相比,效益呈下降趋势。2014年农民种植中籼稻、花生、芝麻亩平现金收益分别为1100.62元、1159.78元、879.63元,分别比2013年增长21.12%、35.29%、26.61%;而种植棉花现金收益仅为510.12元,比2013年下降38.76%,其增长和下降的反差非常大。棉花与中籼稻的比较效益低59.88个百分点;与花生的比较效益低74.05个百分点;与芝麻的比较效益低65.37个百分点。
(三)收购价格大幅下跌。农民植棉效益下滑除上述棉花种植成本不断攀升的原因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2014年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实行棉花市场化经营,收购价格大幅下跌,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植棉收益。2014年国家在新疆棉区实行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每吨棉花(国标三级)目标价格为19800元,而在长江、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目标价格每吨按照新疆棉区目标价格的60%计算,上限每吨皮棉不超过2000元,补贴到农民的每亩只有100元左右,可谓是“杯水车薪”。如钟祥市2014年籽棉收购价格每斤只由开秤初期3元下降到2.6元左右,比2013年下跌了1.6元左右,如果每亩籽棉按照450斤计算,直接导致农民植棉效益减少720。
二、2015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滑
(一)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降幅高于全国。据中储棉预测,2015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为5118.7万亩,同比减少1291.1万亩,降幅20.1%,降幅较2014年11月份调查结果扩大5.6个百分点。特别是长江中下游棉区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幅度高于全国。长江中下游棉区植棉意向面积为837.6万亩,同比下降33.8%,降幅较2014年11月份的调查结果扩大14.7个百分点。其中,湖北、江苏两省意向植棉面积同比降幅在40%以上,分别下降42.3%、40.9%,湖北省棉花植棉意向面积下降水平高于全国22.2个百分点,约减至413.76万亩。钟祥市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如果能保持在8—9万亩就不错了。旧口镇是钟祥市棉花生产大镇,据从事棉花收购加工的一位企业负责人介绍,2015年该镇棉花种植面积可能要减少50%左右。
(二)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主要原因。湖北省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减少除棉花种植成本攀升外,主要是2014棉花收购较低,农民植棉效益下降,影响农民种植棉花积极性。一是收购价格普遍低于2013年。2014年湖北地区籽棉收购价格每斤普遍在2.5—2.8元,比2013年国家实行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时的价格低1.4—1.7元。二是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出台迟缓且补贴额度太小,湖北等9省棉花目标价格政策补贴今年初才陆续到位,湖北省近期刚刚到位。9省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按每吨皮棉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计算的,湖北省每亩棉花补贴只有100多元。三是新疆棉区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标准明显高于内地,2014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每吨皮棉为19800元,内地只能按60%计算,且不超过2000元。新疆棉区每亩棉花补贴在500元左右,高出内地400元,新疆与内地补贴悬殊太大,农民种棉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今年4月上旬,国家发改委网站已向社会公布了新疆棉区棉花2015年棉花目标价格水平每吨19100元,比2014年减少700元,下降3.54%,其幅度在预期以内,对稳定新疆棉区的棉花生产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新疆地区棉农已经吃了颗“定心丸”。湖北等9省如果仍然按照新疆棉区目标价格60%计算,每斤籽棉收购价格可能将低于2.5元左右,农民种棉积极性仍然不高。
(三)部分农民农民将弃棉改种玉米。在调研中,今年玉米成为农民最受欢迎的农作物,很多种子站玉米种子脱销。种植玉米从播种到后期打理再到收获,整个过程不需要多少人力,而且一般单产每亩在1200-1300斤,每斤收购价格1.05-1.10元,每亩毛利润能达到1430元,除去各种物化成本、人工成本,播种一亩玉米纯利一般在950-1000元。钟祥市长寿镇的一位农民2014年8亩棉花田今年准备全部改种玉米。
(四)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准备转型。加速转型成为400型棉企今年的工作重点。应城市一位棉企负责人表示,今年计划去新疆包厂。省棉花协会证实,2014年公安县、天门市已有不少厂家前往新疆包厂。专家表示,也许这只是个开始,今年会有更多的企业将逐渐转向新疆。钟祥市旧口镇一位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下降,棉花经营有利可图就经营,没有利益就利用现有仓库设施开展粮食代储业务等。
综上所述,棉花产业发展遭遇瓶颈期,既是棉花产业周期波动现象的再现,也可能是棉花产业的理性回归。但不论是周期波动现象的再现,还是理性回归,棉花产业仍然是我国继粮食产业的又一大支柱产业,养活了中国近30%的农民。同时,棉花还是军工、纺织、服装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确保棉花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对于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城乡一体化、增添农村发展活力”的要求其意义十分重大。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解决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棉花产业的瓶颈问题。
(郑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