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粮食重蹈大豆覆辙 |
|
|
关键词: 粮食 |
最近有报道称,一些国外投资机构准备大规模布局中国的养殖业和粮食加工业。为此,有人担心外资大举进军农业会影响到中国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走访了多方学者,他们认为外资进入我国农业有利有弊,相关部门应该站在理性角度研究对策。
尽管一些专家学者对外资进入我国参与粮食加工业对我国没有太大的影响,有些专家学者甚至站在发展经济领域的角度,建议我们应该鼓励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但笔者对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持有异议,并坚决反对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笔者反对外资进入我国农业领域,主要是担心一旦我国的粮食市场上掺杂过多的外资商人,我国对粮食的定价权更会受到限制,我国的粮食在外资的掌控之下,粮食价格更会水涨船高,进而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因此,笔者建议我国相关部门要吸取跨国公司掌控我国大豆行业的教训,千万不能让我国的粮食定价权落入外资的手上,避免小麦、大米等主粮重蹈大豆的覆辙。
2004年,当时,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获知“中国大豆采购团”来了,大豆期货价格剧烈攀升,达到每吨4300元人民币。而当中国企业“满载而归”,不到一个月,豆价大跌50%!那一役,大多数中国本土大豆压榨企业陷入巨额亏损。随后,跨国粮商“雪中送炭”,展开大规模并购,本土榨油企业全面溃败。而随着跨国粮商进军我国的大豆行业,让我国老百姓告别了豆制品这道廉价的家常菜,也致使我国的油脂价格飙升。在我国无法控制大豆价格及保护我国油脂加工业的困境下,9月3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促进大豆加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吹响了“大豆保卫战”的号角。但我国大豆定价权落入跨国公司的手上,要拯救本土企业,要平抑我国的油脂价格,除了国家财政多出钱以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呢?
虽然目前外国粮商进入我国只是从事最基本的粮食加工业,虽然我国可能会对涉足我国的外资企业进行规范,但一旦外资粮商进入我国,从追逐利益的角度出发,财大气粗的外资粮商不愁找不到粮源。如近日在河北省孟村县,外资粮商凭借强大的资金优势,在收购粮食时财大气粗地现付全款,在转卖给粮食加工企业时允许企业延缓付款3—6个月,从而实现对上下游企业的掌控,致使河北省孟村县粮库空置。而一旦外资粮商收到了高价粮,国内粮库又没有储备粮的情况下,我国的粮食定价权从表面上看是没有被外资粮商掌控,但外国粮商不达到赚钱的目的,不对外卖粮。我国拿外资粮商有什么办法?粮食都被外资粮商控制了,自己的粮库又没有储备粮,若是碰到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年份,我国又上哪去找平价商品粮来救急呢?为了让国人吃饱饭,能不看着粮价飙升?
依笔者个人之见,外国粮商不可能好心到要拿自己的钱来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崭新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更没有好心到要带动我国农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外国粮商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并高价收购我国的粮食,明显是为了用我国出产的粮食来赚我们的钱。而一旦我国的粮食被外资粮商控制了,我们不要指望外资粮商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能给我国人民平价商品粮吃。粮食是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而一旦我国的粮权掌控在外资粮商的手上,我国再想拯救粮食市场,其难度比拯救大豆市场更大。因此,笔者坚决反对外资粮商进入我国农业领域!(友槐) |
作者:友槐 来源:本网论坛 编辑:遥远 讨论:[粮油论坛 ]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