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最新公布的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9月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产量为172万吨,环比增幅0.8%,同比降幅12.5%。作为四季度减产季来临之前的最后一个有望增产的月份,受到天气影响而形成的减产预期在持续发酵。按照往年规律,马来四季度出现集中暴雨的可能性较高,减产是大概率事件,如果遵循以往规律且外围宏观层面没有大幅的异动事件,那么四季度库存基本维持在三季度末水平。从马来西亚出口的情况来看,今年8月份以来,马棕油出口上涨,相应的进口方则是印度。9月之后,随着印度需求回落,马棕油的出口数据也明显下调,9月出口量145万吨,环比降幅20%,同比降幅14%。10月份前10天,马来当地ITS机构的数据显示,棕榈油出口量为38万吨,环比增幅11%。从国内进口的节奏来看,2016年第四季度大棕榈油到港量预估值在70-80万吨左右,到港相对集中,然而目前各个港口的库存总量约为34万吨,大大低于5年均值65万吨的水平。考虑到今年降温季的提前来临,第四季度中国的进口需求对于马来的出口销售能够形成的支撑力度将非常有限。
另外与棕榈油市场密切相关的就是豆油。USDA10月供需平衡表将美豆单产调整至51.4蒲式耳/英亩,位于市场预估区间内。这一调整预示着美国大豆期末库存量在9月份的基础上将再度上调3000万蒲式耳至3.95亿蒲式耳。从天气模式来看,在大豆收割期内中部平原区整体气候晴朗干燥,所以本市场年度大豆丰产基本已成定局。中国大量进口美豆,未来豆油供给将明显承压。天下粮仓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国内的豆油库存量约为119万吨,同比增幅23%。豆油的供给宽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豆棕油价格的倒挂,使得在食用油的消费方面,豆油对于棕榈油存在着明显的替代和挤占效应。
技术分析:综上所述以棕榈油为首的三大油脂在基本面上尽管存在着一定的利好提振,但是数据情况仍不足以支撑大幅上涨拉板。本轮的反弹一方面受到各种利空消化和基本面的有限提振,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在于大量资金的涌入。所以对于后续走势的研判,除了着眼基本面之外,资金的情绪和动向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关注点。个人认为豆油棕榈后市依然有很大的上行空间,虽行情短期高位盘整,但不足为惧,6600价格下方均可多单接回1701豆油多单。相对而言1701棕榈比豆油稍显强势,目前日线图形MACD指标再次金叉形成,后期继续走高而上,5700是目前底部强支撑,5700上方低多对待。
(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