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下旬以来,受助于油脂板块强势上涨的溢出效应以及商品市场整体乐观情绪蔓延的影响,豆粕价格小幅反弹。不过,从豆粕基本面情况来看,供给压力及需求疲弱的矛盾并未缓解,预计豆粕价格反弹空间有限。
大豆丰产压力仍存
对于大豆主产国美国而言,今年美豆收割起始进度较慢,第一周和第二周的收割进度分别为4和6,但第三周至第五周,周度收割进度快速提升至16、18和18。相比去年而言,去年的收割进程处于先快后慢的过程,第一周至第三周的周度收割进度为7、14和21,随后的第四周至第八周则处于下降过程,第五周的周度收割进度为15,低于今年第五周的周度收割进度18。因此,今年的收割进度可能会呈现先慢后快的过程,如果第六周的周度收割进度维持18,那么到10月21日当周美豆收割进度就能达到80。一方面,缩短了与去年同期收割进度的差距;另一方面,随着80左右的大豆收割完成,后期炒作收割进度题材的概率下降,从而使得美豆丰产预期再次提升,到11月美国农业部再度评估美豆产量水平的时候,提高单产预估的可能性将再次上升,美豆丰产预期也将逐步成为现实中的供给压力。
对于第二大主产国巴西而言,今年巴西大豆种植进度快于往年同期水平。据农业咨询公司Safras&Mercado统计,截至10月21日当周,巴西大豆种植进度均值为26,快于去年同期的18和去年均值19。其中,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和帕拉纳州的种植进度已经达到48和49,均快于去年同期。由此看来,巴西大豆种植进度良好。
结合主产国美国和巴西的大豆情况分析,全球大豆的丰产预期仍然存在,当市场开始重新担忧大豆产量压力的时候,大豆和豆粕价格将因此承压。
豆粕供给逐渐恢复
根据美国农业部最新预估推算,2016/2017年度中国豆粕饲料用量为6558.8万吨,较9月预估下调47.2万吨,这也是今年首次下调中国豆粕的饲料用量。一方面,从季节性来看,随着天气转凉,水产养殖及饲料消费转入淡季,这将抑制饲料及蛋白粕的消费。据统计,每年10—11月饲料产量均低于9月产量。据天下粮仓纳入统计的35家企业的预估数据,10月全价饲料产量约48万吨,环比下降约3.4。另一方面,10月中下旬以后,全国大豆压榨开机率有所提升。截至10月21日当周,压榨开机率约51.01,周环比上升约2.07;压榨量约166万吨,周环比上升约4.24;出粕量约132万吨,周环比上升约4.63。开机率、压榨量以及出粕量均连续两周回升,已经接近9月中旬的水平,可见豆粕供给量正逐步恢复。
从产能端来看,9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3.8,由此预估出9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为3710万头,再创2009年以来的新低。由此可见,我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的趋势还没有结束,饲料产能端仍然没有开始恢复,这对饲料需求具有不利的影响。
笔者认为,随着上游大豆丰收压力仍存以及下游消费的季节性淡季来临,预计短期内豆粕价格反弹空间有限。
(博易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