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上旬以来,连续的阴雨,给江苏省长江沿线的农民带来了不少麻烦,一些水稻在田间出现了“穗发芽”的现象,尽早收割烘干入库才能减少损失。不过,在扬州市江都区,这里的农民却显得心中有底。原来他们田里种的是“订单稻”,水稻收割后便直接送到扬州中月米业有限公司进行烘干处理,由于处置及时,不仅产量没有多少损失,收购价格还比市场行情每斤高出0.1元。
江都区副区长孙明介绍,三年前,这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联盟,联盟将粮食加工企业与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有机连接,政府加强质量监督,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溯体系,正是因为联盟的整合效应,签约农户的经营风险大大降低了。目前,联盟已经吸纳种粮大户107户,粮食加工企业2家,其中签约种粮大户25家,签约面积3万亩。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今天,我们希望通过‘联盟’这一形式,让城乡居民对餐桌上的食物吃得安心放心。”孙明表示,“联盟”有两只“手”,一只是市场主体之手——农产品加工企业与规模种植户形成利益链,实行“订单种植”,确保高于市场价收购。另一只是政府监管之手——从土壤重金属检测,到农产品上市前的农药残留监测;农技推广部门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农产品质量安全联盟成员自律生产,履行主体责任外,政府监管的职责最为关键。江都区农委主任谢长松介绍,江都农业部门为此专门投资建设了农业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农业生产每个节点的质量检测,建立起农产品全过程溯源体系,让消费者能够随时查到农产品的质量跟踪和生产信息。据了解,作为扬州市首家创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单位,江都区已通过了省级专家组验收。
(竺厚富 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