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气候条件的影响
今年11月1日至12月20日,平均气温9.23℃,较上年的8.07℃高1.16℃,累计日照时数151.1小时,较上年的118.2小时多32.8小时,多27.8%,累计降雨量为63.5mm,与上年相当,但由于前期雨水充足,土壤墒情仍然较好,对小麦生长较为有利。虽然11月22日至25日期间,全区受寒潮的影响,冷空气强度强,风力大,过程平均气温下降幅度达12℃以上,并普降小到中雪,平均气温连续2日在0℃以下,最低气温达到-3.6℃,导致部分小麦叶片出现轻微冻害,对小麦旺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整体生长无大的影响。
二、苗情长势情况
据近日苗情普查来看,全区小麦进入分蘖期,长势较好。亩平基本苗为26.1万,比上年增加6万;冬至苗达到77.2万,较上年增加27.4万;单株分蘖1.96个,较上年多0.51个;平均叶龄为6.1叶,较上年多0.4叶。
其中冬至苗在40万以下的占6.2%,平均34.7万;在40.1-60万的占17.1%,平均52.9万;在60.1-80万的占27.1%,平均69.8万;在80.1-100万的占32.5%,平均88.6万;在100.1万以上的占17.1%,平均112.8万。
叶龄在5叶以下的占3%,平均3.5叶;在5.1-6叶的占28.8%,平均5.7叶;在6.1-7叶的占53.4%,平均6.4叶;在7.1叶以上的占9.3%,平均7.2叶
旱地苗情较水田要好,旱地平均冬至苗81.3万,叶龄6.1叶;水田平均冬至苗62.1万,叶龄5.8叶。
就苗情分类看,其中一类苗面积88.6万亩,占58.6%,较上年增加17.4个百分点,其中旺苗面积达26.5万亩以上,占小麦面积的17.5%,较上年增加6.3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51.8万亩,占34.2%,较上年减少11.9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11.1万亩,占7.2%,较上年减少5.5个百分点;旺苗面积达26.5万亩以上,占小麦面积的17.5%,较上年增加6.3个百分点。与上年苗情相比,总体苗情应好于上年。
三、田间管理措施
目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的地块播量偏大,造成基本苗偏多,个体偏弱,田间苗拥苗现象较为严重。二是有的田块播期偏早,部分麦田呈现旺长趋势。据调查,全区群体过大、有旺长趋势的麦田26.5万亩以上,占总面积的17.1%,特别是气象部门预测在下月底至2月初,我地极端最低气温可达-7~-8℃,冬前冻害的潜在危险较大。三是由于前一段时间持续阴雨天气,降雨较多,田间渍害、草害有偏重发生趋势。因此,要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冬前麦田管理,培育壮苗,促使小麦冬前群体合理发展,安全越冬。
1、抓好分类管理。一是对于旺长麦田,要控制地上部旺长,培育冬前壮苗,防止越冬期低温冻害和后期倒伏。主要是采取化控和镇压,可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抑制旺长小麦茎杆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增加抗逆能力;也可在冬前采用石磙碾压或人工踩踏等通过人为损伤地上部分叶蘖的方法来抑制主茎和大蘖的生长,促进小蘖增生和地下部根系的生长,达到控旺转壮的目的,化控与镇压结合起来效果更好。二是对迟苗、弱苗、脱肥苗可结合墒情及时追施3-5公斤尿素做提苗肥,促迟苗、弱苗、小苗转化升级,壮苗越冬。三是对于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量较大的麦田,可在冬前及越冬期进行2~3次镇压,以压碎坷垃,弥实裂缝、踏实土壤,使麦根和土壤紧实结合,提墒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四是对80万以上密度大的田块,进行梳苗,用耙趟麦苗,降低总茎蘖。
2、抓好病虫草害防控。可在小麦拔节前日平均温度10℃以上的晴好天气,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每亩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40-60毫升,或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麦极)30克等兑水40公斤;以阔叶类杂草为主的田块可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50毫升,或5.8%双氟?唑嘧胺悬浮剂(麦喜)10毫升等兑水40公斤等进行茎叶喷雾。两类杂草混生的田块,可将上述两种除草剂混合使用。有麦圆蜘蛛等害虫辐射的,可亩用20%庆丰氰戊·氧乐果乳油70-10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0-40公斤喷雾,还可增强小麦抗逆性,提高分蘖成穗率。要严格掌握用药量、施药时间和用水量,喷雾要均匀,防止重喷、漏喷。
3、抓好沟厢清理。目前田间墒情较为充足,部分田块存在渍害现象,应做好清沟防渍工作,对田间无沟的及时开沟、过浅的加深、不通的清挖,开好田内田外一套沟,达到沟直底平,厢沟、腰沟、围沟和田外排水沟沟沟相通,保持“三沟”畅通,明水能排、暗渍能滤,预防渍害、病害发生,确保小麦正常生长。
(襄阳市农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