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年中,阜宁粮食局在盐城市粮食局的精心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咬定各项目标不放松,以粮食安全责任制为抓手,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实现新常态下全县粮食工作新发展,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在树立发展新理念,探索发展新方式,做大做强做优粮食产业经济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推进良种良法 为做大产业经济打基础
1.建立产业基地
引导各个镇区规模化、基地化种植,阜宁粮食局在三灶、郭墅、罗桥等镇新建立2万亩优质品种种植基地和1万亩有机稻米种植基地,引进优质粮食品种,增加高端粮食的供给,采用“企业(库点)+合作社(种粮大户)+基地”模式,实行“六统一”(即统一种植品种、测土配方、育秧方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收储管理),提高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种植水平。
2.精选种植品种
阜宁粮食局以优质优价为目标做好种植生产工作,通过基地建设、大户示范,带动农户种植附加值高、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提高农户收益。在充分开展市场调研和走访座谈的基础上,将产量高、抗病力强、适销对路的南梗9108、苏秀867、淮稻5号、郑麦9023、宁麦13和徐麦33确定为优质品种,进行推广种植,提高我县稻麦品质。
推进生态种植
在粮食生产上,有步骤的引导农民减肥减药,特别是杜绝高毒农药的使用,推广生物灭虫,增加有机肥使用。阜宁粮食局在郭墅出口日本稻米基地,三灶种子培育基地,东沟,罗桥有机稻米基地建立生物有机肥,低毒农药推广示范区,杜绝高毒农药的使用,推广仿生类农药,如阿维菌素的使用。在肥料使用上,基地与万头猪场联营,发展微生物有机肥,既解决了养猪场的粪便处理难题,又净化了环境,同时又活化了土壤。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生产可追溯档案,获得了消费单位的认可,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二、完善仓储物流 为做强产业经济做保障
1.完善仓储设施
2016年阜宁粮食局通过积极申报、自筹资金建设,共新建仓容24.14万吨,创造阜宁粮食仓容建设的最好成绩,所建仓容是2015年底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仓容的一倍多,解决了困扰我县多年的粮食仓容不足的大难题,为我县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同时新上烘干设施项目,烘干能力达到1万吨,增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抗风险的能力。阜宁粮食局对部分库点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了储粮保粮的水平,提高了经济效益。
2.推进物流园建设
为推动粮食流通能力现代化建设,打造粮食“产购储销”一体化全产业链,实行订单种植策略,阜宁粮食局实施了阜宁粮食物流产业园项目。该物流园集收储、烘干、物流中转为一体,计划占地120亩,总投资8000万元。目前该项目一期已竣工,投入秋粮收购使用。
三、注重产销衔接 为做优产业经济增活力
1.加强企业合作
2016年,在做好与县内各个粮食加工企业协调的同时,继续积极加强与央企、外企深度合作,新上各种粮食产业经济新项目。中粮集团投资3亿元,在中粮产业园新上年产32万吨面粉加工项目。阜宁粮食局还积极引进新技术,发展胚芽米项目,保留稻米精华部分,提高稻米营养价值。引进由香港国际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美元的胚芽米仓储、加工项目,现已开工建设。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优化了我县粮食产业经济,带动了农民增收,同时为县域经济增添了活力。
2.推进载体建设
有序规范地方粮食行业发展,加快推进阜宁粮食集团建设。以粮食发展总公司为载体,三年分步推进,组建阜宁粮食(集团)公司,具体计划是:2015年注册成立阜宁县粮食发展总公司(已完成),实施“一县一企”实际运作。2016年对土地资产挂牌上市,对系统内国有资产与民营资产实施股份合作,壮大国有购销企业资产实力,形成规模优势。2017年对县内粮食产业企业以产权合作为纽带,实施有效重组,组建阜宁粮食(集团)公司,实现阜宁粮食产业年综合产能200万吨、物流运输能力400万吨、粮食购销能力80万吨,使之成为体量最大、产能最高、效益最强的盐城市市级粮食产业集团公司。
3.创新特色品牌
2016年阜宁粮食局重点推广了本地特色品牌--“阜宁大米”。“阜宁大米”以其品质优良、晶莹透亮、口感绵软、清香四溢而享誉全国,是阜宁农产品的金字招牌,经过阜宁粮食人多年长跑接力,相继于2013年获得盐城市知名商标;2014年获得江苏省着名商标;2015年8月获中国驰名商标;2016年11月上旬又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粮油产品及设备技术展示交易会上荣获金奖。
利用中粮米业先进的加工工艺,成熟的销售网络,迅速将“阜宁大米”推向麦德龙、大润发、易初莲花、世纪联华等各大知名超市,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阜宁大米”积极参加各类产销衔接会、精品展销会,凭借营养、绿色、无公害的品牌形象,全方位拓展营销渠道。推行“互联网+”,大力发展电商产业,链接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平台,突破地域限制。目前,已与上海垠海米业、上海游轮港公司、上海百强企业联盟等建立了产销合作关系。
2017年,在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促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上,阜宁粮食局重点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主要做法是: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调结构,就是优化农业生产的品种结构,为消费者提供品种多样的产品供给。我们将与县农业部门联手,大力度推广适合我县种植的优良作物品种,从订单农业入手,以优价带动优质生产,从而达到调整我县的农作物品种结构的目的,最终达到农民增收的要求。提品质,就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供给的信任度。我们将以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推行标准化生产,以推广阜宁大米品牌为抓手,建立可追溯农作物生产质量档案,提高消费者对阜宁大米的品牌认可度,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使阜宁大米品牌誉满中华大地。促融合,就是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把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休闲旅游融合起来发展。我们将与我县“七彩阜宁”农业公园联手,搞好基地建设,推广绿色种植,休闲种植,引进台湾,日本观光农业理念,将农业生产与农业园艺结合起来,将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结合起来,从思想理念上改变人们对农业生产的传统看法,从而达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同时阜宁粮食局将尝试对流转土地的农民采取入股分红,或一次流转,二次分红的方法,探索农民增收,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裴承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