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有了新进展。
12月13日,中国银监会官方公布积极稳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措施。经国务院批准,银监会将放宽对除民营银行外的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除此之外,银监会还公布了对外开放的三个主要政策方向:一是放宽外国银行商业存在形式选择范围,促进国内金融体系多样化发展;
二是扩大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空间,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等待期,支持外国银行分行从事政府债券相关业务、放宽外国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零售存款要求,支持外资银行参与金融市场业务,提高金融体系活力;
三是优化监管规则,调整外国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管理要求和监管考核方式,引导其发挥经营优势,提升竞争力。
据腾讯《一线》了解,早在11月13日,在由国新办举行的中美两国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就介绍称,中方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按照最初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外资银行申请经营人民币业务,应当具备在中国境内开业3年以上,且提出申请前2年连续盈利的条件。2014年11月,国务院对这一条例进行修改,其中开业年限要求由3年以上改为1年以上,不再要求提出申请前2年连续盈利。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银监会方面表示,将积极稳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在拓展开放政策空间、增强市场活力的同时,不断完善监管,坚决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