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罗马尼亚《金融日报》4月24日报道,高盛公司日前发布的报告认为,长期以来,与西欧国家相比中东欧国家被认为是汽车和电子等高端产品生产成本相对低廉的生产中心,但这种观念正因为工资的快速上涨发生改变。今年2月,匈牙利的平均名义工资同比上涨了10.7%,为9年来的最高涨幅。此前波兰刚刚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工资的同比涨幅为5.2%。两项数据显示出整个地区的最新发展趋势。
虽然已为欧盟成员国的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速快于欧元区,但很多国家的失业率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工资也水涨船高。不断增长的工资要求正在侵蚀基于低成本劳动力的增长模式,该模式为地区国家吸引外资起到了积极作用。
Capital Economics经济分析师杰克逊认为,中东欧地区国家的工资增长呈加速趋势,劳动力市场出现人员短缺现象,政府政策也因此进行了调整,支持员工涨薪要求,尤其是在跨国公司工资的员工。主要问题是实际工资的涨幅超过了生产率的增幅,其结果是高工资将侵蚀企业的利润。捷克总理索博特卡在去年10月大选前将廉价劳动力问题作为其领导的社会民主党竞选的主要议题之一。斯洛伐克总理菲科日前发问,为何斯大众工厂工人的工资仅为德国同一工种工人工资的三分之一。
杰表示,工资增加可能不是迫在眉睫的威胁,目前该地区仍相对具有竞争力,但如和通胀因素叠加,该趋势将对地区国家的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放大不平衡效果,可能还会引发货币市场的调整和动荡。
(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