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1%-1.25%区间,完成今年第二次加息。同时,美联储还透露了关于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计划。有专家提醒,美联储货币收缩的初期影响不大,但未来或产生累积效应,对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市场造成冲击,应保持警惕性。
国内汇率、股市“淡定”应对美联储加息
国内 市场对此次加息早有预期,部分影响已在前期消化。加息消息宣布后,人民币汇率与国内股市表现得颇为“淡定”。
6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7852,调升至去年11月以来新高。同时,中国央行继续稳步开展逆回购,并未受到美联储加息脚步的影响。
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中美经济相对表现、美元指数和资本流动等因素共同决定,综合来看,人民币汇率有维持稳定的基础。
股市方面,沪指走出一波低开高走行情。上证综指开盘报3125.59点,下跌0.16%,建筑、房地产、资源股跌幅居前;家电股逆势飘红。随后沪指翻红,创业板指重上1800点。
“美联储本次加息的整体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认为,此举对于抑制资本流出实际上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今年中国经济整体表现不错,加上外汇管理细节的规范和完善,“羊群效应”带动的资本流出大幅减少。
加息叠加“缩表” 累积效应需警惕
相比意料之内的加息,美联储“缩表”计划的公布略显意外。 美联储当天透露了关于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计划。如果美国经济增长基本符合预期,将于今年开始资产负债表的正常化,逐步减少对持有的到期证券本金进行再投资,以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即“缩表”)。
“加息为辅,缩表启动信息传递才是本次议息会议的关键”,有业内人士直言,缩表启动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或面临上行压力,或将提振美元、掣肘金融属性资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中新网记者表示,货币收缩的初期影响不大,但未来会产生累积效应。
“货币收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会逐步积累起来,当到达某一临界点,就会感觉到货币比较紧张了”,在潘向东看来,美元走强必然会对新兴经济体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外汇市场的冲击,因此,不能忽视美联储收缩货币的长期影响,应保持警惕性。
既然都是货币收缩举措,加息与“缩表”有何内在差异?“加息是在价格方面进行货币收缩,而‘缩表’是直接从量的角度下手。”潘向东解释称,目前美国经济状况还不错,劳动力就业、物价指标都上来了,这时就需要进行一个逆周期的调节,把之前投放过度的货币再收回来,即在价格方面加息、在数量上面“缩表”。
(以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