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要闻:
1.西媒:美次贷危机十年伤口仍未愈合 不平等现象加剧西媒称,十年前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次贷就是次级贷款,指偿付能力差的人所获得的高利率贷款。次贷危机导致市场崩溃,迫使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注入巨额资金并降低利率。
2.意大利不再是欧洲经济“黑天鹅” 意大利银行业危机爆发伊始,市场的第一关注落脚点在于意大利银行业天量的不良贷款率和规模。
3.特朗普搅动全球经济治理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不断打破旧有执政框架,执政思想表现为“美国优先”的本土主义、孤立主义、实用主义。对内奉行减少国家管制,增强市场活力的新自由主义,对外则“内顾”倾向抬头,实行保护主义,强调美国本土经济利益。
4.全球经济复苏或迎来拐点 “春天到了,全球经济的春天也来了”,这是IMF总裁拉加德在今年IMF与世界银行春季会议上的开场白。按照IMF最新数据,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将达3.5%和3.6%。
5.通胀舒缓 打开巴西央行降息空间 近日,巴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100个基点至9.25%,这是自去年10月以来连续第七次降息。巴西央行表示,货币政策委员会将在9月初举行的会议上继续下调基准利率,届时巴西基准利率将迎来八连降。
国内要闻:
1.7月CPI同比增长1.4%不及预期 中国7月CPI同比1.4%,预期1.5%,前值1.5%。居民消费价格环比微涨,同比涨幅略有回落。
2.人民币中间价上调109点,创10个月新高 人民币中间价上调109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今日报6.7075,上日中间价6.7184。昨日官方收盘价报6.7035,昨日夜盘6.7080元。
3.最高法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 打击非法集资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金融审判工作,保障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提出了30项意见。
4.上半年京津冀区域生产总值合计3.8万亿 占全国10% 今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初步核算,京津冀三地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38198.6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国的10%。其中,三地新动能加快成长,创新表现均较活跃。
5.央行开通抗震救灾资金汇划“绿色通道” 8月9日,中央财政拨付的1亿救灾资金、四川省财政拨付的0.5亿救灾资金、阿坝州财政拨付的0.5亿救灾资金已到达灾区。货币金银部门指导灾区金融机构加强现金需求监测,切实保障灾区充足的现金供应。
(本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