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SS源 · 手机版APP · 广告服务· 服务介绍· 投稿中心·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QQ群:大豆:52200431 玉米:60102854 食用油:48963353
 会员账号: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 中国粮油信息网首页 > 小麦 > 行业资讯 > 正文

我要向中国粮油信息网投稿    


小麦专家解析今年夏粮“九连丰”
中国粮油信息网  2012-7-11 8:36:11   来源:本网论坛   【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夏粮产量。今年夏粮总产达到2599亿斤,比上年增产71.2亿斤,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这一消息令人振奋,这一成绩来之不易。近日,记者专访了部分小麦专家,解析今年夏粮增产原因。专家讲,今年夏粮增产,归功于政策好、科技强、工作实、天帮忙,各种要素聚合、各方面“给力”。

  政策给力。今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去年秋冬种前,国家再次提高并及早公布小麦最低收购价,小麦每斤提高7分到9分钱,释放了强烈的信号。中央财政首次在秋冬播前提早预拨农业“四补贴”及高产创建等资金,支持农民发展粮食生产。更重要的是,针对今年春管和春耕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及时出台了小麦“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稳产增产良法补助政策,指向明确、针对性非常强。河南农业大学郭天财教授讲,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6亿元资金,对冬小麦主产区实施“一喷三防”全覆盖,对于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灌浆强度,提高单产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防控小麦生长后期部分地区赤霉病、蚜虫、吸浆虫危害,减损保产方面功不可没。据农业部调度分析,通过实施“一喷三防”,减少小麦产量损失90多亿斤。河北省调查,实施“一喷三防”的地块比不喷施的地块,平均可增产10%以上,对夏粮丰收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

  科技给力。在连年增产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增产,只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农业部门在总结近几年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干旱等经验的基础上,推广了一套防灾减灾高产稳产关键技术,重点是深松深翻、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技术,增强了抗旱防冻能力,促进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这是冬小麦连年增产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区)去年深松整地面积达到了10291万亩,比去年增1807万亩;精量半精量播种16648万亩,比去年增321万亩;镇压7105万亩,比去年增934万亩。去年秋冬播基础好,小麦群体较足,是今年小麦产量“三因素”中亩穗数增加的重要基础。据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调查分析,今年主产区平均亩穗数35.9万,比上年增加1.55万;其中,安徽增加2.5万、湖北增加2万、江苏增加1.7万、山东增加1.45万。

  措施给力。去年秋冬播前,各级农业部门及早谋划、及早制定技术方案、及早落实政策措施,推动秋冬播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针对今年春管中存在的问题,农业部组织实施了“奋战六十天再夺夏粮丰收”行动,分类指导、分区推进,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根据小麦生长发育进程和重大天气变化,农业部组织小麦专家指导组制定下发了6个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因墒落实关键技术。在关键农时季节,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蹲点包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户率、到田率。同时,大力开展小麦高产创建,率先落实深松整地、播后镇压、“一喷三防”等防灾减灾关键技术,示范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今年,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示范片平均亩产450-500公斤,比全国小麦平均亩产高30%以上;还涌现出了山东齐河、河北赵县、河南滑县等一批全县小麦平均亩产过千斤的整建制高产创建试点县。

  天气给力。粮食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受天气的影响很大。今年夏粮生产的关键时节,天气条件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石家庄农林科学研究院郭进考研究员说:“去冬今春气温平稳,温度回升慢,冻害是近几年较轻的一年,春分蘖多于常年;春季光温水匹配较好,为‘分蘖赶主茎、小蘖赶大蘖’提供了条件;分蘖成穗率高,亩穗数普遍增加,对促进小麦增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赵广才研究员说:“麦收八十三场雨,今年场场不拉,特别是主产区降雨的时机与小麦生长发育需求非常吻合。去年秋冬播前,冬麦区大部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4-5成,小麦普遍实现足墒播种;今年3月下旬,连续几次有效降水,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4月下旬出现的大范围降水,及时补充了土壤墒情,促进了籽粒灌浆,十分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各地普遍反映,由于今年降水足、墒情好,以往拉后腿的旱地麦今年长势普遍好于常年,个子高、穗数多,穗子大、粒子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张保军教授说:“全国7800万亩旱地麦,今年大多数都种出了水浇地的水平,实现了旱地、水浇地均衡增产,对夏粮增产贡献突出。”

  夏粮实现“九连丰”、冬小麦实现“九连增”,是各方合力、天道酬勤的结果。各级农业部门和广大农技人员将带着夏粮丰收的喜悦,坚定信心,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全力夺取早稻和秋粮丰收,全力以赴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确保“九连丰”、争取“九连增”的目标。

  相关文章:夏粮总产创历史新高——上半年种植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今年以来,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抗灾夺丰收,扎实开展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全力推进抗旱春播、小麦春管和早稻集中育秧等三大行动,努力扩大“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全力促进种植业平稳协调发展,种植业生产形势总体向好。

  夏粮实现增产,总产有望创历史新高。今年夏粮生产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面积稳中有增。预计夏粮面积达到4.15亿亩,比上年增加198万亩。二是单产再创新高。根据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实地调查分析,今年冬小麦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亩穗数明显增加,穗粒数持平略减,千粒重略有增加,预计亩产将提高10公斤左右。三是主产区全面增产。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反映,今年冬小麦播种基础好,田间管理措施到位,小麦长势均衡,夏粮均实现了增产。此外,夏收油菜籽将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春耕春播顺利结束,形势好于预期。今年的春播是在南方持续低温阴雨寡照、东北和西南春旱威胁大的不利条件下展开的。中央对此高度重视,及时出台了水稻大棚(集中)育秧、东北抗旱“坐水种”、西南覆膜种植等补助政策。农业部门早谋划、早部署,加强分类指导和工作督导,分区推进关键措施落实。由于工作到位、准备充分、技术到位,加上春播期间大部地区降水充足,春播质量是近年最好的一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四省区玉米抗旱“坐水种”面积达到8400万亩,为玉米一播全苗奠定了基础。早稻集中育秧面积100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一倍,抢回了因初春低温阴雨延迟的农时,确保了适期播栽。目前,水稻、玉米等作物长势普遍较好,奠定了丰收的基础。

  “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保持稳定。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增加,截至今年5月,全国580个蔬菜重点县信息监测点在田蔬菜面积同比增长6.4%。设施蔬菜和南菜北运基地规模继续扩大,淡季蔬菜供应充足,品种丰富。多数城市反映,今年冬季能吃到夏季品种、北方能吃到南方品种、国内能吃到国外品种。水果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全国水果种植面积同比增加5%左右,特别是淡季时鲜水果发展迅速、增收效果显着。

  分析:夏粮九连丰来之不易(新华网)

  国家统计局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为12995万吨(2599亿斤),比2011年增产356万吨(71亿斤),超过199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部分农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夏粮丰收的取得与政策、科技、天气因素密切相关。

  惠农政策助力夏粮生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去年秋冬种前,国家再次提高并及早公布小麦(2548,-20.00,-0.78%)最低收购价,小麦每斤提高7分到9分钱,释放了强烈的政策信号。同时,中央财政首次在秋冬播前提早预拨农业“四补贴”及高产创建等资金,支持农民发展粮食生产。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6亿元资金,对冬小麦主产区实施“一喷三防”全覆盖,对于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延长灌浆时间、增加灌浆强度,提高单产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说。

  据农业部调度分析,通过实施“一喷三防”,减少小麦产量损失90多亿斤。在河北省,实施“一喷三防”的地块比不喷施的地块平均可增产10%以上,对夏粮丰收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关键作用。

  在关键农时季节,各级农业部门还组织机关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蹲点包片,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高了关键技术的到户率、到田率。

  科技进步提高夏粮单产

  在连年增产的基础上,继续实现增产,只能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农业部门在总结近几年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干旱等经验的基础上,推广了一套防灾减灾高产稳产关键技术,重点是深松深翻、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技术,增强了抗旱防冻能力,促进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

  据统计,全国11个小麦主产省(区)深松整地面积达到了10291万亩,比去年增1807万亩;精量半精量播种16648万亩,比去年增321万亩;镇压7105万亩,比去年增934万亩。去年秋冬播基础好,小麦群体较足,是今年小麦产量“三因素”中亩穗数增加的重要基础。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调查分析显示,今年主产区平均亩穗数35.9万,比上年增加1.55万,其中安徽增加2.5万、湖北增加2万、江苏增加1.7万、山东增加1.45万。

  此外,农业部还大力开展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今年,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400个,比上年增加850个,示范片平均亩产450-500公斤,比全国小麦平均亩产高30%以上。

  “天公作美”保证夏粮增产

  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石家庄农林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郭进考介绍,去冬今春气温平稳,温度回升慢,冻害是近几年较轻的一年。春季光温水匹配较好,分蘖成穗率高,亩穗数普遍增加,对促进小麦增产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俗语说“麦收八十三场雨”。今年,雨水场场不落,特别是主产区降雨的时机与小麦生长发育需求非常吻合。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赵广才说,去年秋冬播前,冬麦区大部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多四-五成,小麦普遍实现足墒播种;今年3月下旬,连续几次有效降水,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4月下旬出现的大范围降水,及时补充了土壤墒情,促进了籽粒灌浆,十分有利于小麦产量形成。

  各地普遍反映,由于今年降水足、墒情好,以往拉后腿的旱地麦的长势普遍好于常年,个子高、穗数多,穗子大、粒子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教授张保军认为,“全国7800万亩旱地麦,今年大多数都种出了水浇地的水平,实现了旱地、水浇地均衡增产,对夏粮增产贡献突出。”

(惜筠)

作者:惜筠    来源:本网论坛     编辑:钱忠志    讨论:[粮油论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粮油信息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粮油信息网”。违反上述条款,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买卖双方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本网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4,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本地最好是见面交易,异地交易请多学、多看、多问、多了解,网上骗术多种多样,谨防上当受骗!
5,本网刊载之所有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地址不清稿酬未付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编辑部电话:0451-88003358 电子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网站简介 | 服务介绍 | 服务协议 | 广告服务 | 投稿中心 | 法律声明 | 版权投诉 | 友情链接 | 手机客户端 | Sitemap | 联系我们
客服信箱:info#chinagrain.cn(请把#换成@) 入网咨询电话:0451-88001128 88001138
版权所有 © 2002 - 2018 中国粮油信息网 保留所有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16号 哈公网监备2301001131
腾讯QQ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服务投诉: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站中文域名:中国粮油信息网.com 中国粮油信息网.中国

金农网群: 金农网| 农药 | 化肥 | 种子 | 农机 | 粮油 | 畜牧 | 园艺 | 果蔬 | 水产 | 富农网
二维码订阅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grain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