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20日,蒙城县普降中到大雨,北部乡镇降雨量偏大,致使一部分乡镇出现水涝渍害,造成低洼田缺苗断垅、出苗不齐甚至没能出苗,给全县小麦生产造成一定危害。据统计,全县秋种水渍受灾面积11.7万亩。灾情发生后,蒙城县不等不靠,积极开展生产补种自救工作:一是及时查苗补种。对缺苗断垄、出苗不齐甚至没能出苗的地块,抓住11月上旬,天气放晴的有利时机,及时补种。二是加强清沟沥水。降低田间水位,防止水渍继续危害,争取早日抢墒补种。三是广泛宣传。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技术明白纸、包村联户、田间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小麦补种工作宣传。建议补种小麦品种以偏春性品种为主,同时加大播量,亩播量35―40斤,11月7日立冬前也可补种半冬性品种。四是积极调运良种。根据上报受灾面积,在加大播量的情况下,全县需补种小麦种子450万斤,目前,农委已调备种子300万斤,尚有150万斤种子缺口,农委正主动联系凤台、寿县、周边国营农场,抓紧协调种源,确保补种小麦用种。五是强化技术指导。县农委从县农技中心、种子管理站、种植业室、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抽调160名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包保到有补种任务的乡镇村和受灾田块。重点指导板桥、坛城、漆园、辛集、小涧、马集、双涧、许疃、岳坊9个受灾较重的乡镇。六是加强补种田管。对补种麦田,增加播量,春节期间每亩追施10公斤尿素返青肥,促发转壮。七是搞好工作协调。补种期间,农业部门主动搞好工作协调,及时掌握补种工作进度和质量。同时,加大对种子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借机坑农害农现象发生,保证补种用种安全。
据天气预报测报,近日,天气逐渐转晴,有利于小麦补种工作的开展,从3日开始,利用一周时间,对水涝渍害地块,做到墒情好转一块,抢时补种一块。目前,全县补种小麦4.5万亩,完成补种任务的38.5%,11月7日前,完成小麦补种工作。
(安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