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2014年小麦种植面积149.7万亩,较上年增加0.9万亩,品种以郑麦9023、鄂麦596为主。为了及时掌握我区小麦生产动态,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襄州区农业局安排农技人员于2014年12月22日,对全区小麦冬至苗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苗情调查,认真查看小麦生长情况,为小麦越冬生产管理“把脉会诊”。
一、苗情调查
此次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全区11个镇随机调查了50个样地,今年全区冬至苗亩平68.7万,较上年多1.3万,冬至苗变幅:27.8万/亩—98.2万/亩;单株分蘖2个,较上年少0.1个。全区小麦一类苗面积达89.6万亩,占59.7%,较上年少6.4个百分点,其中旺苗面积37.5万亩,占25%,较上年增加7.7个百分点;二类苗面积为49.9万亩,占33.3%,较上年增加5.4个百分点;三类苗面积10.5万亩,占7%,较上年增加1个百分点,总体长势与上年相当。
二、原因分析
今年冬至苗变幅较大,旺苗面积有所增加,造成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在今年小麦播种期,我区出现了几个时间段的强降雨过程,给小麦的正常播种带来不利影响,使我区小麦播种形成了几个间断性的播种高峰,且整个播种时间拉长,从而造成全区小麦长势不均的现象;二是今年11月份以来,全区的气温、光照正常,且雨水偏多,有利于小麦的生长,特别是播种较早的小麦,开始出现了旺长趋势。
三、主要管理措施
一是镇压或化控:对播种出苗过早,或因冬前气温过高常导致小麦年前旺长,越冬期有可能拔节,越冬或春季有可能受冻。对这类旺苗麦田,可采取中耕镇压2~3次。或采取化学调控的办法,如施用壮丰安或多效唑,每亩壮丰安用量为30~40ml兑水25~30kg或每亩15%多效唑用量30~40g兑水30~40Kg,喷施1~2次。
二是追施平衡肥:对基肥不足、麦苗瘦弱、群体不足田块,可结合墒情适量追施平衡肥,每亩追施尿素3~5kg。亦可亩施用粗农家肥1000-1500公斤或土杂肥1200-1500公斤及三元复合肥10-12公斤等,追施腊肥,增施磷钾肥,以提高作物抗寒能力。
三是化学除草:在温度和土壤墒情适宜时,全面开展化学除草工作。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亩用6.9%骠马50mL,以阔叶类杂草为主的田块可亩用75%苯黄隆(巨星)1g,两类杂草混生的田块,则可兼用上述两种除草剂。也可根据当地情况选用其他高效低毒药剂。除草效果不好的,于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气温回升到8℃以上进行补除。
四是防治病虫害:要注意查治小麦麦圆蜘蛛和条锈病,采取见点打片的方法进行防治。
五是进一步清理沟厢:及时开沟、清沟理墒,疏通排灌水系是预防渍害的关键措施。特别是降水过多时,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渍、保暖、防冻。
(周平 孙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