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笔者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获悉,在全市3000亩小麦水肥一体化示范田中,这茬小麦目前已节水13万吨,仅用于灌溉的电一项就节省6.7万千瓦时。
据了解,去年,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在顺义区赵全营镇兴农天力合作社流转的6300亩土地上,建立了小麦水肥一体化示范区3000亩,集中展示5种灌溉施肥技术模式。其中时针式喷灌机喷灌施肥300亩,滚移式喷灌机喷灌施肥180亩,自动控制微喷施肥300亩,滴灌施肥20亩,半固定式喷灌施肥2200亩。每种灌溉方式都配备了由肥液池(桶)、循环泵和注肥泵组成的施肥系统。从小麦播种到目前,示范区平均亩灌水95立方米,平均亩节水45吨,3000亩示范区共节水13万吨。
据该合作社负责人介绍,在实现节水的同时,每亩节电22.5千瓦时,3000亩示范区共节电6.7万千瓦时。同时,3000亩示范区通过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还可省工165个,每个临时工120元,共可节约成本近2万元。除节本外,示范区增产增效十分明显。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根据3年来的示范效果预测,今年小麦亩增产可达60公斤以上,3000亩示范区共可增产18万公斤,增收36万元。
此外,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还在房山、大兴等小麦主产区建立了半固定式喷灌施肥高产高效示范点26个、2045亩。配套示范推广测墒灌溉、有机培肥保墒、深耕深松、高产抗旱品种等节水技术。即使不考虑示范区灌浆期的节水效果,全市预计也可节本增收81.8万元以上。
(妙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