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多日间间断断的阴雨天气之后,襄阳碧空如洗,最高气温升至30°C.
在艳阳高照之下,微风吹拂麦浪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进入襄州古驿镇,一台台收割机在小麦地里唱着欢歌。
年近六旬、正在装运收割后小麦、汗流满面的古驿镇外沟村农民郭忠喜眯着笑眼告诉我们:"我的7亩小麦产了5600多斤,比去年每亩整整多产200斤!"
"你今年动手早啊?"
老郭不假思索地说:"这是吸取往年的教训。"
襄阳地处我国季风气候带 ,每当小麦收获季节,正是阴雨频频光顾时节。上世纪大约5年,进入本世纪大约3年左右就要有一次连阴雨天气。
最近几年襄阳小麦因连阴雨天气遭受损失最严重的是2009年。当年5月22日-28日,襄阳市连续7天降水达到创纪录的量129.4毫米。其中,5月27日到28日襄阳普降大到暴雨,平均降雨量为89毫米,致使处于成熟期的小麦长在地里、80%还没有收割的90%的出现大面积发芽。
发芽小麦品质降低,销售价格大幅度下降。当年襄阳市连阴雨前小麦绝大部分在国标三级以上,按照最低收购价每市斤0.87元。但是,发芽小麦作饲料收购,每市斤仅在0.63元,农民每斤小麦少收0.24元,减收27.6%.
无独有偶。2011年、2012年、2013年,襄阳市小麦收获季节虽然没有遇到象2009年那样大的连阴雨,但是在收获的中后期仍然遭到阴雨天气的袭击,致使部分小麦不同程度地发言。2013年5月23前收获的小麦质量非常好,而5月24日至25日两天雨后,小麦即发芽,每市斤比雨前小麦少卖0.10元以上。
民谚讲: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郭忠喜早动手收小麦的教训,正是襄阳麦农多年积累总结出来的。
在夏粮主产区,农民有在公路上晒粮的习惯。省级公路穿过古驿镇,当我们的行进在前马村时,个头不高、50岁多岁的农民李新国正在晒小麦。
看着金灿灿的小麦,我们与他谈起了收成。李新国得意地说,今年收获的3亩小麦,亩产超过了900斤!
作为我国十大夏粮主产区,襄阳市今年小麦喜获丰收。据襄阳市农业部门测产调查,全市加权平均:小麦亩平有效穗36.48万,同比增加0.51万;穗平实粒数30.68粒,同比增0.33粒;千粒重43.94克。小麦理论单产亩平491.78公斤,预测亩平实产397.75公斤,同比增10.22公斤;预计总产43.56亿斤,增产1.5亿斤,增幅3.6%;夏粮总产46.64亿斤,增产1.46亿斤,增幅3.23%.
为了抢收小麦,襄阳市农机部门积极开展机收工作。在该市现有联合收割机14000余台的基础上,又从河南驻马店等地引进2000台联合收割机进行跨区作业。各县(市、区)农机管理部门在本辖区范围内设立接待服务站,负责到达本辖区内的联合收割机的接待和服务工作,保障外来机车和机手的安全和利益。从5月17日开始,襄阳市已经拉开了小麦机收的序幕。
种植小麦不容易,卖小麦也不轻松。今年襄阳的种粮大户打算怎么卖小麦呢?
在襄北农场租赁耕地种植粮食的大户吴国瑞,今年种植了7000多亩小麦。为了减少劳动力支出,保证种植收益,他将7000多亩小麦一次性"卖断".每亩小麦平均作价800元,一次性卖给购买方。他再也不用操心请人收割、整晒、搬运、出售小麦了,而是安安稳稳地享受劳动成果,谋划下一季耕作。
面多粮食粮食生产大户卖粮的新变化,作为主渠道的国有粮食部门、小麦生产到消费不可或缺的粮食加工部门以及众多的粮食贸易商,不知做好了应变的准备没有?
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包括襄阳在内的我国南方小麦产区仍然有阴雨天气,但愿襄阳市各方齐心协力,抢晴天,战雨天,能够使丰收的小麦颗粒归仓。
(龚锡强)